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纴婆的意思、纴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纴婆的解釋

樹名。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紝婆﹞樹名也。葉苦,可煮為飲,治頭痛也;如此間苦楝樹也。” 唐 寒山 《詩》之六五:“乘茲朽木船,采彼紝婆子。”原注:“紝音壬。佛經西國苦樹名。其子、根、枝俱苦,喻衆生之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纴婆”一詞的釋義,綜合搜索結果中可信度較高的信息如下:

一、基本釋義 “纴婆”讀作 rèn pó,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語,特指一種樹名。其葉味苦,可煎煮飲用以緩解頭痛,類似中土地區的苦楝樹()。

二、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

  1. 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記載:“紝婆樹名也,葉苦,可煮為飲,治頭痛也;如此間苦楝樹也。”
  2. 寒山《詩》之六五有“采彼紝婆子”的描述,原注提及此為佛經中西域苦樹名,其子、根、枝俱苦,用以比喻衆生之惡()。

三、象征意義 在佛教語境中,此樹因全株苦味被引申為“衆生惡業”的象征,與漢地“苦楝樹”的實用藥性形成文化意象差異。

注:由于相關網頁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佛學大辭典》等專業辭書确認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纴婆的意思

《纴婆》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指古代婦女出嫁後,丈夫死亡而返回娘家過活。這種情況下的婦女被稱為纴婆。

拆分部首和筆畫

《纴婆》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纴》的部首是糸(纟),總筆畫數為9;《婆》的部首是女,總筆畫數為10。

來源和繁體

《纴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形容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一種現象。因為婆婆過早去世或婆媳相處不和等原因,婦女回到娘家生活。

在繁體字中,纴的寫法為緼,婆的寫法為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纴的初寫形為“糸”和“工”組合,表示為絞絲的動作,後來演變為現在的形态。婆的初寫形為女子站立的形狀,也是現在的形态。

例句

1. 劉氏成為纴婆後,便重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責。

2. 她變成了纴婆,被迫獨自撫養孩子。

組詞

纴婆的相關組詞有:纴塵(指順從或侍候精神),纴绔(指家常的細巧東西)。

近義詞和反義詞

纴婆的近義詞有:******、遺孀。

纴婆的反義詞有:夫歸、夫歸婦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