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怅惘失意貌。《淮南子·精神訓》:“今夫窮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為樂矣。嘗試為之擊建鼓,撞巨鐘,乃性仍仍然,知其盆瓴之足羞也。”
(2).頻頻。 元 戴良 《詠雪三十二韻贈友》:“罅隙仍仍掩,高低故故平。” 瞿秋白 《餓鄉紀程》二:“社會現象,仍仍相因,層層銜接。”
“仍仍”是一個疊詞用法,主要包含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怅惘失意貌
形容迷茫、失落的狀态。出自《淮南子·精神訓》:“乃性仍仍然,知其盆瓴之足羞也”,描述擊鼓撞鐘後仍感怅然若失的心理。此用法帶有古漢語色彩,現代較少見。
頻頻、反複
表示動作或現象的頻繁發生。例如:
關聯知識補充
單字“仍”本義為“沿襲、重複”,如“一仍其舊”,後引申出“依然”(如“仍然”)和“頻繁”(如“頻仍”)等含義。疊用“仍仍”可視為對“頻繁”或“持續狀态”的強調。
《仍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依然、仍然。它由部首從“人”和從“井”構成,部首為“人”,表示人的意思;從部首“井”表示模糊不清,象聲詞語。合在一起意味着人模糊的樣子。這個詞語常用來形容人的狀态或情緒還保持在原本的狀态,沒有發生變化。
《仍仍》的第一個部首是人,第二個部首是井。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人的筆畫數為2,井的筆畫數為4。總共的筆畫數為6。
《仍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仍仍」。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在金文和篆書中,人的形狀更像一個直立的體态,井則是由左邊有兩個橫線,右邊加一個豎線組成。
1. 他遭受了如此巨大的打擊,但他仍仍堅持下去。
2. 盡管她已經老了,但她的容顔仍仍保持着年輕的美麗。
1. 仍然:表示某種情況或狀态依然存在。
2. 不仍:表示某種情況或狀态不再繼續。
依舊、照舊。
變動、改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