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認敵為友的意思、認敵為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認敵為友的解釋

認敵人作為朋友。指人的思想糊塗,不分敵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認敵為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錯誤地将敵對勢力當作朋友,比喻因認知不清或立場錯誤而混淆了敵我界限。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分析和使用規範角度進行詳細說明: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把敵人當成朋友。指分不清敵我或有意投靠敵人。” 強調其包含認知錯誤或立場背叛的雙重含義。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為:“認敵人為朋友。比喻敵我不分,喪失立場。” 突出其違背原則的貶義色彩,多用于批判性語境。

  3. 《成語大辭典》

    補充說明:“源自對敵我矛盾的誤判,常導緻嚴重後果。如曆史上因輕信敵國而招緻禍患的典故。”


二、語義結構與用法分析


三、文化典故與延伸

該成語的深層邏輯源于中國傳統戰略思想。《孫子兵法·謀攻》 提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反向印證“認敵為友”本質是認知層面的根本性錯誤。

曆史案例中,齊桓公寵信易牙、豎刁(《史記·齊太公世家》)最終釀成内亂,被視為“認敵為友”的經典教訓。


四、常見誤用與規範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3. 朱祖延 主編. 《成語大辭典》. 中華書局, 2002.
  4. 孫武 著, 郭化若 譯注. 《孫子兵法》. 中華書局, 2005.
  5. 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 2014.

網絡擴展解釋

“認敵為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拼音與基本含義
    拼音為rèn dí wéi yǒu,字面意思是“把敵人當作朋友”,比喻因思想糊塗或立場錯誤而混淆敵我界限,常用于批評人缺乏判斷力或原則性。

  2. 出處與例句

    • 經典出處:該成語出自現代作家池莉的小說《預謀殺人》,例句為:“你好歹不分,認敵為友,賣身投靠,害死我同胞……”。
    • 現代用法:多用于描述因愚昧、短視或利益驅使而錯誤結交對立者的情況,帶有強烈貶義。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認賊作父、認賊為子(指更嚴重的投靠行為)、是非不分。
    • 反義詞:嫉惡如仇、愛憎分明、明辨是非(強調立場清晰,善惡分明)。
  4. 用法分析

    • 語法結構:兼語式成語(動詞短語),多作謂語、定語。
    • 適用場景:常見于文學批評、政治評論或日常指責,如批判叛國行為、商業背叛等。
  5. 總結提醒
    該成語帶有強烈貶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用于中性或客觀描述。其核心在于強調“敵我立場混淆”,而非單純交友不慎。

别人正在浏覽...

備使畚箕純淨物楚帳儋石淡水湖訂定敦閱裰領道袍惡貫已盈恩臨分心勞神俯帖概問公厲函轘紅纓帽悔愆建除體江帶儉貧健強椒丘徼怨極禍進攘機葉幾桌寬豁枯壤狼角郎庑掠彴領案六堂啰唆滿貫渺莽目不忍視木槵子泥牛辟草披毛戴角僻邪蒲絨善端社會控制省事甯人射速蘇打餅幹擡揲淘掘玩器威迫踒虵弦歌小碎狎世錫福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