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任道的意思、任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任道的解釋

指可肩負重任的仁人志士。《楚辭·九章·橘頌》:“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内白,類任道兮。” 馬茂元 注:“任道,任道的人。橘不但有鮮明的外表,而且有甘美的内容,正如表裡通達的君子一樣,可以擔負重任,所以拿來相比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任道"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動詞性釋義 指承擔道義責任或踐行道德準則。此釋義源于《漢語大詞典》的經典闡釋,可追溯至《孟子·萬章下》"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的表述,體現儒家思想中士人的社會擔當。宋代蘇轼《賀歐陽少師緻仕啟》"存雍容可仰之風,雖老不衰;任道義甚重之責,愈勤愈通"的用例,佐證了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實際運用。

二、名詞性釋義 作為複合詞使用時,可理解為"被委以重任的途徑"。《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這種用法多出現于古漢語語境,如《漢書·蕭望之傳》"将軍以功德輔幼主,将以流大化,緻于洽平,此天下之士所以為國立功而皆延頸企踵也"的延伸解讀。

當代《辭海》補充說明:在哲學範疇中,"任道"常與"守道"形成概念對應,強調道德實踐中的動态承擔屬性。近義詞包括"擔綱""荷責"等,反義詞則有"卸責""棄義"等。

網絡擴展解釋

“任道”一詞的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現代成語釋義(能力層面)

根據,該詞由“任”(擔任/承擔)和“道”(方法/原則)組成,指才能高超且掌握正确方法,能勝任任何工作或職務。例如形容某人在職場中表現全面,可靈活應對不同挑戰。

二、古典文學釋義(人物特質)

源自《楚辭·九章·橘頌》的“類任道兮”,指出其意為可肩負重任的仁人志士。古人以橘子的内外兼美(外有鮮明色彩,内有甘美果肉)比喻表裡通達、德才兼備的君子。


使用注意

  1. 語境區分:日常交流多采用第一種含義,學術或文學讨論可能涉及第二種;
  2. 詞性差異:成語用法多作形容詞(如“他堪稱任道”),古典用法多作名詞(如“國之任道”);
  3. 延伸表達:衍生詞“任重道遠”更強調責任重大(與“任道”含義有部分重疊但側重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白犢表綴猜破尺捶翠樾點悟東行西步爾許額銀方軌放射性元素藩捍翻老賬粉白黛緑婦事瑰蒪過臘皓皛後計懷表火迫酇侯劍號簡明扼要澆蕩近賓積意祭主扣火快照匡襄饋饩困勉龍舟闾亭滿世界抹着閻王鼻子蒲菴鉗鍵氣湊侵鈔清事窮處齊司封柔道散光三品院散勇上網閃現生怕神虎沈井舍越疏朗朗俗書田馬鐵關拓宇惟利是圖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