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蕩的意思、敖蕩的詳細解釋
敖蕩的解釋
見“ 敖盪 ”。
亦作“ 敖蕩 ”。嬉遊放蕩。《漢書·丙吉傳》:“ 吉 即時病,輒使臣 尊 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濕。候伺 組 、 徵卿 ,不得令晨夜去皇孫敖盪,數奏甘毳食物。” 顔師古 注:“敖,遊戲也;盪,放也。盪讀與蕩同。” 宋 葉適 《郭伯山墓志銘》:“及好惡異,議論激,奔迸迷匿,苟脫譏謗,同時為精舍者,皆塞向改室,或束書敖蕩,自棄於庸人矣。”
詞語分解
- 敖的解釋 敖 á 出遊,閑遊:“以敖以遊”。 古同“熬”,煎熬。 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蕩的解釋 蕩 (蕩) à 清除,弄光:蕩平。掃蕩。蕩除。傾家蕩産。 洗滌:洗蕩。滌蕩。蕩口(漱口)。 搖動:搖蕩。蕩漾。蕩槳。 行為不檢,不受約束:蕩逸。放蕩。浪蕩。蕩子。 * 。狂蕩。蕩檢逾閑。 四處走動:遊蕩
專業解析
"敖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為生僻,其核心含義指放縱不羁、行為輕浮浪蕩。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典籍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敖蕩(áo dàng)
指行為放縱不羁、不受約束,常含貶義。
- 敖:通“傲”,有“倨傲、放縱”之意(《說文解字》)。
- 蕩:意為“放浪、不檢點”(《廣雅·釋诂》)。
二字組合強調恣意妄為、輕浮浪蕩的狀态。
二、典籍出處與用例
-
《漢書·丙吉傳》:
“宗族敖蕩,驕矜恣睢。”
描述貴族子弟行為放縱傲慢,目中無人。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明确釋義為“放蕩不羁”,引《漢書》例證。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三、近義詞辨析
- 放蕩:側重行為不檢點(如生活作風)。
- 驕縱:強調傲慢任性(如性格特質)。
- 敖蕩:兼具“傲慢”與“放浪”雙重含義,更具古語色彩。
四、使用提示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貴族或文人的負面行為,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研究古文獻或曆史人物時需注意其語境中的批判性。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敖蕩”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áo dàng,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核心解釋:指人的行為或性格嬉遊放蕩、不拘小節,帶有自由灑脫或不受約束的意味。
- 感情色彩:根據語境不同,可中性或略帶貶義。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行為放任”,而現代解釋可能包含“豪放不羁”的積極含義。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 單字釋義:
- 敖:古同“遨”,意為“遨遊、漫遊”,引申為不受拘束(如《漢書·丙吉傳》中“敖蕩”指皇孫嬉遊)。
- 蕩:本義為“搖動、遊蕩”,後衍生出“放縱、放浪”之義。
- 組合含義:二字結合後,字面可理解為“遨遊放蕩”,比喻人如飛鳥般自由不羁,行為灑脫或放任。
三、文獻與用法示例
- 古代用例:
- 《漢書·丙吉傳》:“不得令晨夜去皇孫敖蕩”,指侍從需防止皇孫過度嬉遊放任。
- 宋代葉適《郭伯山墓志銘》:“束書敖蕩”描述士人放棄學業、行為放縱的狀态。
- 現代解釋:多用于形容性格豪放、不拘泥于世俗規則,如“他生性敖蕩,常四處遊曆”。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放蕩不羁、豪放灑脫、恣意妄為
- 反義詞:循規蹈矩、謹小慎微、中規中矩
五、使用建議
- 語境注意: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褒貶。例如描述藝術家性格時,可強調“不拘一格”;描述行為不端時,則偏向“放縱無度”。
- 現代適用性:該詞較書面化,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
如需更深入的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書》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合道者班禅額爾德尼鎊虧筚簬籃縷不打緊扯大侈聲粗誦燈樹點書滴粉搓酥東中兜夫獨占資本惡衣粗食粉鼻兒分禱負局翁關鍵官茂軌物國儲故态複作畫境黃雀報黃屋車火暴夾桚甲狀軟骨浄神禁陌開白開小差岚煙轠車磊浪賂地茗荈飄蕩戗脊起基清定輕獧七死七生染削肉贅三人行,必有我師沈毅十方世界受讬順適鐁鑼泰帝糖梨脫缁王女五福餅崄很先意承顔銷神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