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繞道襲擊。《後漢書·馬援傳》:“ 羌 引精兵聚北山上, 援 陳軍向山,而分遣數百騎繞襲其後。”
“繞襲”是一個軍事戰術相關的詞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繞道發動襲擊,即避開敵方正面防禦,通過迂回路線進行側面或後方的突襲。
詞源
最早見于《後漢書·馬援傳》,記載東漢名将馬援對抗羌人時“分遣數百騎繞襲其後”的戰術。
字義拆解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後漢書》或《漢典》等權威典籍。
繞襲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繞、圍繞”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某種情況或問題環繞、困擾着人。
繞襲的部首分别是 “纟” 和 “衣”, 其中“纟”為左邊的部首,“衣”為右邊的部首。
繞字共有9個筆畫,襲字共有12個筆畫。
繞襲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們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來源于古代文獻,有些來源于民間口頭傳說和諷刺。
在繁體字中,繞字和襲字的寫法分别為 “繞” 和 “襲”。
繞和襲字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有所不同。在漢字發展的早期,繞字寫作“繞”,襲字寫作“襲”。
1. 這個問題繞在我腦海中,讓我無法入睡。
2. 老闆的突然辭職對公司産生了很大的襲擊。
1. 繞迹:指在一定區域内繞着行走。
2. 襲擊:指突然而猛烈地進攻或打擊。
3. 圍繞:指在某個中心或對象周圍環繞或圍合。
1. 纏繞:與繞襲的意思相近,表示物體糾纏纏繞。
2. 困擾:指使人陷入困境或苦惱的事物或情況。
3. 包圍:指全面地環繞或圍繞着某個地方或對象。
1. 解脫:與繞襲的意思相反,表示從麻煩或困擾中擺脫出來。
2. 放松:指緊張狀态或負擔減輕,身心得到舒展和休息。
3. 安逸:指沒有外界困擾或打擾的舒適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