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禳星的意思、禳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禳星的解釋

禳除兇星。《西遊記》第四四回:“低下雲頭仔細再看,卻是 三清觀 道士禳星哩。” 明 高濂 《玉簪記·耽思》:“算命通神,書符最有靈,人家來問我,開口要禳星。” 明 邵璨 《香囊記·祈禱》:“[旦]姑老久漂零,夫死滞幽冥。[丑]既是這等,又要禳星,又要薦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禳星”是道教及民間信仰中的一種禳解儀式,指通過特定方法消除兇星帶來的災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拆解

    • 禳(ráng):意為祈禱、消除災殃,常見于“禳災”“禳解”等詞。
    • 星:此處指“煞星”,即古人認為會帶來厄運的星宿,如“災星”“兇星”。
  2. 具體含義
    古人認為人的命運與星象相關,若“犯煞星”(即星宿位置不利),需通過祭祀、符咒等儀式化解,稱為“禳星”。例如《西遊記》第44回中,三清觀道士通過禳星儀式祈求消災。

  3. 應用場景
    適用于化解厄運、疾病、家庭不和、邪祟侵擾等,如明代戲曲《玉簪記》提到“開口要禳星”以解決災禍。

  4. 文化背景
    禳星屬于道教齋醮科儀的一部分,需結合符箓、誦經等完成,反映了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調和思想。

若需了解具體儀式步驟或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道教禮儀大全》或古典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禳星的意思

禳星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通過祭祀、祈禱或其他儀式來消災、除害的方法。它是古代中國文化中的一種信仰和傳統習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禳星的拆分部首是示,并且它總共有9畫。

來源

禳星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尚書·周書·禘祫志》中,禘祫即為祭祀和祈禱的方式之一。後來,禳星逐漸演變成除災的方法,并被廣泛應用于古代的宗教和社會活動中。

繁體字

禳星的繁體字為「禳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禳星的寫法稍有不同。它曾經被寫作「禳邢」,邢是古代一個地名,也被引申為輔助的含義。這種寫法在曆史演變中漸漸被禳星所取代。

例句

1. 為了消除災難,人們舉行了盛大的禳星儀式。

2. 知識分子在古代扮演着祈福禳星的角色,為國家和人民祈禱平安。

組詞

禳星與其他詞彙可以組成許多詞語,例如:

- 禳星祈福

- 禳星儀式

- 禳星傳統

- 禳星祭祀

近義詞

與禳星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 祈禱

- 祭祀

- 祭拜

- 消災

反義詞

對立意思的詞彙包括:

- 祈福

- 祥瑞

- 幸運

- 吉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