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攘竊的意思、攘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攘竊的解釋

盜竊;搶奪。《書·微子》:“今 殷 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将食無災。”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怨人不可邇,敵國不可狎,攘竊之國不可使久親。” 宋 蘇轼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妻子流離,性命不保,雖加刀鋸,亦不能禁其攘竊。” ********* 《裁兵宣言》:“遂不惜舉當世所礙之武力,以為攘竊權利之具者,躬自減削,以導國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攘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詳細解析

  1. 構成與引申

    • 單字拆解:“攘”本義為排除、侵犯(如“攘除”“攘敵”),後引申為奪取;“竊”指偷盜或暗中占有。組合後“攘竊”強調通過不正當手段(包括暴力或陰謀)侵占他人財物或權利。
    • 語境特征: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表述,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法律文本,帶有貶義色彩。例如孫中山《裁兵宣言》中批判以武力“攘竊權利”的行為。
  2. 曆史用例

    • 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以“攘竊之國”形容通過掠奪擴張的敵國。
    • 宋代蘇轼描述社會動蕩時,提到嚴刑峻法亦難禁止“攘竊”現象。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書·微子》《春秋繁露》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攘竊

攘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攘”和“竊”兩個字組成。

攘的部首是手,筆畫為4畫。竊的部首是穴,筆畫為5畫。

攘竊的來源是古代文獻《周禮·地官司徒》中的記載,意思是抵抗和防禦盜竊行為。

在繁體字中,攘竊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攘的古時候寫作“攞”,竊的古時候寫作“竊”的舊字形。

例如,古時候的例句可以是:“國家需要嚴厲打擊攘竊行為。”

組詞:攘除、攘外、竊聽、竊視。

近義詞:防竊、抵禦盜竊。

反義詞:助竊、竊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