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尚且。《穀梁傳·昭公十三年》:“冬十月,葬 蔡靈公 ……滅國不葬,然且葬之,不與 楚 滅,且成諸侯之事也。”《荀子·榮辱》:“君上之所惡也,刑法之所大6*禁也,然且為之,是忘其君也。” 宋 葉適 《紹興府新置二莊記》:“ 越 為郊畿而民不勝困……若夫命鄉論秀,合樂以侑之,古今常禮也,然且寂而無聲數十年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然且漢語 快速查詢。
“然且”是古漢語中的連詞,常用于表達轉折或遞進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荀子·榮辱》雲:“君上之所惡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為之,是忘其君也。”(前文指出行為違背律法,後文強調仍有人堅持為之的矛盾性)。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查字典等權威釋義及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荀子》《穀梁傳》等原文。
《然且》是一個漢語詞彙,常被用作連詞,表示前後句之間的遞進關系,相當于“而且”、“并且”。它用于連接兩個或多個并列的句子,表示其中的内容是相互補充或進一步強調的。
《然且》由“火”和“肉”兩個部首組成。火的拼音是huǒ,肉的拼音是ròu。火部的筆畫數為4,肉部的筆畫數為6。整個詞語共有10個筆畫。
《然且》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最早的拼音為juánqiě,意為承接、進一步,後演變為zānqiě,再後來又演變為ránqiě。最後,它的發音和意義都穩定下來,并寫作《然且》。
《然且》的繁體字為「然且」。
在古代,《然且》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相對來說,它的寫法變化并不是很大,在曆史演變過程中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形态。
1. 他經過長時間的潛心研究,不僅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且付諸實踐,成為了一位優秀的科學家。
2. 她不僅外表漂亮,而且内心善良,深受大家的喜愛。
《然且》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含義。例如:
1. 然且可見:表示某一事實明顯、不容置疑。
2. 現在而且以後:表示當前情況以及将來的情況。
《然且》的近義詞包括而且、并且、再者。反義詞則沒有一個明确被普遍接受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