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gnition point;burning point]∶某種物質在空氣中加熱時開始并繼續燃燒的最低溫度
(2) [fire]∶引火點着;使燃燒
(1).點燃,引火使燃燒。《水浒傳》第一○八回:“各向身邊取出火種,燃點火炬,上下照耀,如同白晝一般。”
(2).化學術語。使某一物質開始燃燒的最低溫度。也叫着火點或發火點。
燃點在漢語詞典及科學語境中具有明确含義,指物質在特定條件下開始持續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其定義、特性與應用: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燃點指:
使某種物質着火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
例如:白磷的燃點很低,暴露在空氣中可能自燃。
燃點是物質從受熱分解到産生可燃氣體,并維持穩定燃燒的轉折溫度。低于此溫度時,燃燒反應無法自我維持。
熔點指固體熔化的溫度(物理變化),而燃點涉及化學反應(燃燒),二者性質不同。例如鐵的熔點約1538℃,但其燃點需達約1315℃(在氧氣中)。
易燃物的燃點是制定存儲與運輸标準的關鍵參數。如汽油燃點約-43℃,需嚴格密封避火;木材燃點約300℃,遠離明火即可降低風險。
工業設備中,高溫部件需選用高燃點材料(如钛合金燃點>1200℃),防止設備過熱引發火災。
概念 | 定義 | 示例 |
---|---|---|
燃點 | 維持持續燃燒的最低溫度 | 紙張燃點約230℃ |
閃點 | 産生可燃氣體的最低溫度 | 乙醇閃點12℃,燃點363℃ |
自燃點 | 無明火時自發燃燒的溫度 | 白磷自燃點約30℃ |
(注:因平台限制未提供鍊接,以上文獻可通過權威出版社官網或學術數據庫查詢詳情。)
“燃點”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但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
基本概念
燃點(Ignition Point)又稱着火點,指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如标準大氣壓)與氧氣接觸時,開始并持續燃燒的最低溫度。達到該溫度後,即使移除外部火源,燃燒仍能繼續。例如:
影響因素
燃點受物質性質、物理狀态(固體/液體/氣體)、氧氣濃度、壓力等影響。例如,液态燃料比固态更易達到燃點。
與閃點的區别
在社會科學中,“燃點”(Tipping Point)指事件或系統達到臨界阈值後發生突變的現象。例如,社交趨勢的爆發性傳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物質的燃點數據,可參考消防手冊或化學數據庫。
安陽李鬯遂超搖沖擊波錯陳答策擔擔面禱切大少達訓的準董齊妒疾嘟念範像搿夥拱衛龜城鬼剃頭過爾過軍古文字學還轸翰墨場含霜履雪鶴籞厚币慧聖夾心急龍車錦車忌煙戢禦獧給可哂鸾隼不接翼甯戚歌篇次仆程欽奉去邪歸正散逐少少深識遠慮申孫事本詩辭士官十箭視若兒戲霜棧厮撲聳聞淘索駝駱喔咿嚅唲閑卧校貫匣印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