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屈下的意思、屈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屈下的解釋

謂屈己下人。《呂氏春秋·觀世》:“俗人有功則德,德則驕。今 晏子 功,免人於阨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遠矣。”《晉書·王衍傳》:“ 祜 名德貴重,而 衍 幼年無屈下之色,衆鹹異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屈下"是由"屈"與"下"構成的複合動詞,在古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既可指"屈身降志"的謙遜态度,又含"屈服于權勢"的被動意味。具體釋義如下:

一、本義層面 "屈"取《說文解字》"無尾也"的引申義,喻指收斂鋒芒;"下"據《康熙字典》作"卑也",二者合指降低身份地位的行為狀态。如《後漢書·鄭玄傳》"州郡以仲舒屈下于黃憲"即用此義。

二、引申義項

  1. 主動謙卑:表達恭敬侍奉之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引《戰國策·趙策》"屈下長者"為例證
  2. 被迫順從:含壓抑本性的負面色彩,如《資治通鑒》注"強臣屈下"指權臣被迫服從君主的情形

該詞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領域,日常口語中已被"謙讓""屈從"等詞替代。語義辨析需結合具體語境,如《王力古漢語字典》特别強調其不同于"屈服"的單向性,而是包含主被動雙重可能的特殊動詞。

網絡擴展解釋

“屈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屈己下人”,即指有地位或能力的人主動降低身份、謙遜待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呂氏春秋·觀世》
    記載晏子有功卻仍謙遜待人的典故:“今晏子功,免人於阨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遠矣。”
  2. 《晉書·王衍傳》
    描述王衍幼年不因權貴而屈下的性格:“祜名德貴重,而衍幼年無屈下之色,衆鹹異之。”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到“屈下”有“屈服認輸”的引申義,并關聯《三國演義》典故,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現代誤讀或擴展解釋,需謹慎使用。


五、近義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呂氏春秋》《晉書》等古籍原文(來源、3、4)。

别人正在浏覽...

暗祝榜夫波溢參酌草蔬大拱盜賊典傳牒啓鼎足而居地區性踧然氐人國埵塊霏解阜贍更闌拱揖指揮海濶天空黑水洋皇業昏頑簡素交公戒勸旌寵敬明驚神泣鬼驚聳金鐘罩窭叟娵觜靈溪淩越吏書理櫂慕望農民蓬山皮掌剖豁鉛椠起霸齊姜青身契若金蘭曲降沈睡使星雙刀書函銅花同上兔兒爺襪桶緯途詳略閑隙孝門翕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