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峽的意思、瞿塘峽的詳細解釋
瞿塘峽的解釋
見“ 瞿唐峽 ”。
詞語分解
- 瞿的解釋 瞿 ú 古代戟一類的兵器。 〔瞿聃〕佛陀與老子,為“ 〔瞿昙〕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姓瞿昙。後以瞿昙為佛的代稱,亦稱“喬達摩”。 姓。佛”、“道”兩教宗奉的教主。 瞿 ù 驚視,驚恐四顧:瞿瞿(a.驚
專業解析
瞿塘峽,長江三峽之首,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至巫山縣大溪鎮,全長約8公裡,以雄奇險峻著稱。其名稱釋義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字義溯源
- "瞿":《說文解字》釋為"鷹隼之視",引申為驚視之态,暗合峽谷令人驚歎的險要地勢 (《漢語大字典》)。
- "塘":古義指堤防,此處喻指峽谷兩岸山勢如天然屏障,扼守江流 (《古代漢語詞典》)。
二、地理特征
- "夔門天下雄"
入口處雙峰對峙(赤甲山、白鹽山),形如巨門,江面驟縮至百米,水流湍急,素有"夔門天下雄"之譽 (《中國國家地理》)。
- 險灘遺迹
古有滟滪堆巨石(1958年炸除),曾為航行禁區,"舟船至此難"的記載頻現方志 (《奉節縣志》)。
三、文化意象
四、現代價值
三峽工程蓄水後,部分古迹遷移(如古棧道、摩崖石刻),但夔門景觀仍為世界自然遺産核心區,其地質構造與生态研究價值受學界持續關注 (《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報告》)。
權威參考資料
-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三峽專輯
- 清光緒《奉節縣志》卷三·山川
- 彭定求《全唐詩》,中華書局點校本
- 郦道元《水經注》,陳橋驿校證本
- 中國文物研究所《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瞿塘峽是長江三峽之一,位于中國重慶市境内,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地理位置與基本特征
- 位置:西起奉節縣白帝城,東至巫山縣大溪鎮,全長約8公裡,是三峽中最短、最狹窄的一段。
- 地貌特點:兩岸山峰陡峭如削,岩壁高聳達1000-1500米,江面最窄處僅幾十米,形成“夔門天下雄”的壯麗景觀,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的氣勢。
2.名稱與曆史意義
- 别稱:又名夔峽、廣溪峽,因峽口夔門得名(夔門為古代巴蜀咽喉要地)。
- 曆史地位:自古為軍事要塞和交通咽喉,峽内留存白帝城、古棧道、鐵鎖關等古迹,見證長江流域的曆史變遷。
3.自然與人文景觀
- 自然景觀:以險峻著稱,江水洶湧奔騰于懸崖絕壁之間,赤甲山(形如蟠桃)與白鹽山(山體銀輝)隔江對峙。
- 文化意義:瞿塘峽是長江三峽旅遊的核心段落,被列入第五批國家風景名勝區,詩詞中多有“瞿塘險過百牢關”等描述。
4.旅遊信息
- 遊覽方式:可乘遊船穿越峽谷,國内遊船票價約450-5000元/人(分不同檔次),沿途可觀賞夔門、古炮台等景點。
- 最佳視角:白帝城觀景台是拍攝夔門全景的經典位置,也是10元人民币背面圖案取景地。
附:拼音與釋義
- 發音:qú táng xiá(瞿塘峽),部分古文獻中“瞿”讀作“qū”,現代漢語統一為“qú”。
- 延伸比喻:在成語中偶被借喻“困難重重之境”,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瞿塘峽的曆史文化或旅遊路線,可參考重慶市文旅局官網或權威旅遊攻略。
别人正在浏覽...
布土參取策名就列稱盛翠帏乏食風節佛蘭德斯美術腐遷扶桑勾填溝眼刮絕鬼刻神劖合適隳心禁暴誅亂金銅仙人金鴉酒會巨偉誇詞跨踞狂塵寬樂傀儡酷烈來王亮德立業羅網廬山毛刺麪糊鬼鬧濩铎逆書袍绔謙衷侵剝青苔巷窮捕瓊殿曲閣趨時附勢散開射鹄伸訴式谷水濟濟樹空拓畫橢球王節威迫利誘亹亹抆飾烏腸鄉貫鄉末颵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