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峽的意思、瞿塘峽的詳細解釋
瞿塘峽的解釋
見“ 瞿唐峽 ”。
詞語分解
- 瞿的解釋 瞿 ú 古代戟一類的兵器。 〔瞿聃〕佛陀與老子,為“ 〔瞿昙〕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姓瞿昙。後以瞿昙為佛的代稱,亦稱“喬達摩”。 姓。佛”、“道”兩教宗奉的教主。 瞿 ù 驚視,驚恐四顧:瞿瞿(a.驚
網絡擴展解釋
瞿塘峽是長江三峽之一,位于中國重慶市境内,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地理位置與基本特征
- 位置:西起奉節縣白帝城,東至巫山縣大溪鎮,全長約8公裡,是三峽中最短、最狹窄的一段。
- 地貌特點:兩岸山峰陡峭如削,岩壁高聳達1000-1500米,江面最窄處僅幾十米,形成“夔門天下雄”的壯麗景觀,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的氣勢。
2.名稱與曆史意義
- 别稱:又名夔峽、廣溪峽,因峽口夔門得名(夔門為古代巴蜀咽喉要地)。
- 曆史地位:自古為軍事要塞和交通咽喉,峽内留存白帝城、古棧道、鐵鎖關等古迹,見證長江流域的曆史變遷。
3.自然與人文景觀
- 自然景觀:以險峻著稱,江水洶湧奔騰于懸崖絕壁之間,赤甲山(形如蟠桃)與白鹽山(山體銀輝)隔江對峙。
- 文化意義:瞿塘峽是長江三峽旅遊的核心段落,被列入第五批國家風景名勝區,詩詞中多有“瞿塘險過百牢關”等描述。
4.旅遊信息
- 遊覽方式:可乘遊船穿越峽谷,國内遊船票價約450-5000元/人(分不同檔次),沿途可觀賞夔門、古炮台等景點。
- 最佳視角:白帝城觀景台是拍攝夔門全景的經典位置,也是10元人民币背面圖案取景地。
附:拼音與釋義
- 發音:qú táng xiá(瞿塘峽),部分古文獻中“瞿”讀作“qū”,現代漢語統一為“qú”。
- 延伸比喻:在成語中偶被借喻“困難重重之境”,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瞿塘峽的曆史文化或旅遊路線,可參考重慶市文旅局官網或權威旅遊攻略。
網絡擴展解釋二
《瞿塘峽》
《瞿塘峽》是中國的一首古代民歌中的片段,被傳唱至今。這個詞指的是位于長江上遊的峽谷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瞿塘峽》的拆分部首為「目」和「山」,拆分後的筆畫是6畫。
來源
《瞿塘峽》的來源比較複雜,既是地理名詞,也是文學作品的題材。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文學家蘇轼的《念奴嬌·瞿塘峽》一詞中,後來在明代成為流傳民間的民歌。
繁體
《瞿塘峽》的繁體寫法為「瞿塘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瞿塘峽」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一樣。其中,「瞿」曾寫作「瞿」、「蔣」,「塘」曾寫作「淌」、「湯」,「峽」曾寫作「峽」、「峽」。
例句
他們劃船穿越瞿塘峽,欣賞着險峻的峽谷風光。
組詞
瞿塘、塘水、峽谷、劃船
近義詞
瞿塘峽險、峽谷景色
反義詞
平原、沃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