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诎申的意思、诎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诎申的解釋

(1).彎曲和伸展。《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雲,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 梁啟雄 釋:“詘申,即‘屈伸’。”《漢書·陳湯傳》:“ 湯 擊 郅支 時中寒病,兩臂不詘申。”

(2).喻控制和縱放。 章炳麟 《訄書·别錄乙》:“ 裔介 先後所建白,於 滿 漢 間,時有詘申控縱,其歸皆以便 滿洲 政府,為子孫帝王萬世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诎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彎曲(诎)與伸展(申)”,即物體或肢體的屈伸動作。例如《漢書·陳湯傳》記載陳湯因受寒導緻“兩臂不詘申”,描述其手臂無法自如彎曲伸展的狀态。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對事物的控制與縱放,強調收放自如的掌控力。章炳麟在《訄書·别錄乙》中以此描述政治策略的靈活運用。


二、文獻例證


三、現代使用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籍或曆史文獻時,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指向(物理動作或抽象控制)。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漢書》等原典或權威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诎申的意思

《诎申》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一個人或事物因為被禁锢而無法自由發展、表達或展示的狀态。這個詞語常常用來描述被限制、受阻或受約束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诎申》的拆分部首為「讠」和「申」。它的總共有11筆。

來源和繁體

《诎申》一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在古代文獻中有多次出現,如《莊子·大宗師》。該詞彙的繁體寫法為「詘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诎申」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诎」為田旁,包圍一個「人」字,代表人受限制;「申」為穴旁,代表隱藏的意思。

例句

1. 這個藝術家的才華被限制在小範圍内,真是诎申無法展示。

2. 在封建社會裡,婦女的發展受到了各種诎申。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自由诎申、诎申不屈

近義詞:束縛、限制、約束

反義詞:自由、發展、展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