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簿子的意思、簿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簿子的解釋

[book] 記載、登記事項的本子

詳細解釋

簿冊;本子。 清 李漁 《凰求鳳·假病》:“我到陰間破了幾分小鈔,把判官手裡的簿子,借過來查一查。”《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鄉紳末了一個是 唐二棒椎 ,手裡拿了一個簿子在那裡邊記帳。”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八章:“偶而遇到一件事情,聽得幾句對話,作者覺得是有意義的,将來或者有用的,便用本簿子記了下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及文獻資料,“簿子”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用于記錄、登記事項的本子或冊子,形式包括紙質或電子版。核心功能是幫助人們系統化記錄信息,如工作安排、會議紀要等()。

二、字源與演變

  1. 字義分解:

    • 簿:本義為登記事物的竹簡冊籍,從“竹”部,古代與文書、賬目相關()。
    • 子:此處為詞綴,無實際含義,類似“本子”“桌子”的構詞方式()。
  2. 曆史記載:

    • 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後逐漸演變為泛指記錄信息的工具()。
    • 清代《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提到“簿子記賬”,說明其廣泛用于日常生活()。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1. 實際應用:
    • 工作記錄:如“會議簿子”“賬目簿子”;
    • 學習工具:如“練習簿子”“筆記簿子”()。
  2. 經典造句:
    • “鄉紳拿簿子記賬”體現管理功能();
    • “撕掉簿子一了百了”反映其作為載體的物理屬性()。

四、近義詞辨析

五、擴展知識

“簿”在古漢語中還有特殊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簿籍制度,可查閱《漢書》或《史記·張釋之傳》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簿子(bù zi)是指一種用來記錄信息的冊子或本子。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簿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以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簿子的拆分部首是竹(⺮)和手(扌),因此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這個字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竹部表示簿子最初是用竹片做成的,右邊的手部表示書寫的動作。由于簿子字形較簡單,它的書寫筆畫較少。 簿子這個詞的來源是由“簕”和“子”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簕”原本是指一種竹筐,用來盛放文件或賬簿。而“子”是表示小的意思。将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簿子”這個詞,即小的賬簿。 在繁體字中,簿子的字形保持了簡體字的結構,除了在“竹”部分的變化,變成了「⺵」。這隻是繁體字對于字形的一種變化,沒有改變簿子這個詞的含義。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簿子的字形會略有差異。字形主要在竹部分有所變化,像“策”、“箲”等字,在古代都是用來指代簿子的。而現代漢字字形的統一,使得我們使用簿子這個字時,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書寫。 以下是簿子這個詞的例句:1.他拿出一本簿子,開始記錄收支情況。2.我把重要的資料都整理在這個簿子裡。 簿子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一些詞語,如賬簿、記簿、冊簿等。這些詞都與簿子的含義相關,指的是記錄和管理信息的書籍或文件。 在意義上,簿子的近義詞可以是賬本、本子、冊子等,它們都是用來記錄信息的工具。而簿子的反義詞則可以是忘記、遺忘等,表示喪失或不記得一些重要的信息。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