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驅遣的意思、驅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驅遣的解釋

[drive out;expel] 驅逐;趕走

仍更被驅遣。——《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

今日被驅遣。

詳細解釋

(1).逐之使去;驅趕。《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卷下:“其家人皆曰:‘必鬼祟也。’急召巫師驅遣。”

(2).驅使;差遣。 唐 元稹 《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謫官詔下吏驅遣,身作囚拘妻在遠。” 元 無名氏 《隔江鬥智》第二折:“你去 漢陽 各路整點人馬,專等我有驅遣之處。” 陳毅 《昆侖山頌》:“驅遣 江 河東入海,控制五嶽斷山橫。”

(3).調遣;使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古書拾遺》:“蓋古人行文,驅遣古籍,信手拈來。”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一:“自 唐 、 五代 已還,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語,留待我輩驅遣。” 鄭振铎 《中國俗文學史》第九章九:“驅遣方言俗語入詞曲而寫得漂亮,能夠雅俗共賞,本來是件極不容易的事。”

(4).猶逼迫。 唐 王建 《行見月》詩:“不緣衣食相驅遣,此身誰願長奔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驅遣”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語義圍繞“驅使”與“派遣”展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驅遣”包含以下主要義項:

  1. 驅使、差遣:指強制性地命令他人執行任務,例如“封建時代地主常驅遣佃戶從事繁重勞作”(來源:《現代漢語詞典》)。此義項強調權力關系中的強制性,多用于描述曆史或社會階級語境。
  2. 消除、排解:引申為對情緒或困境的主動處理,如“他試圖驅遣心中郁結的愁緒”(來源:《漢語大詞典》)。這一用法常見于文學表達,體現主體對内在狀态的調控。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驅”本義為策馬前行,含“催促”義;“遣”則源于古代差使行為,二者結合後逐漸衍生出抽象含義。例如《漢書·王莽傳》中“驅遣民衆”保留原始語義,而宋代詩詞中“驅遣閑愁”已轉向心理層面(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現代語境中,“驅遣”的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書面語或特定領域。例如:“管理者需合理驅遣資源,避免人力浪費”(來源:《管理學核心術語辭典》)。需注意其與“驅使”的細微差别:“驅遣”更強調有目的的派遣,而“驅使”側重施加壓力導緻行動。

網絡擴展解釋

“驅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驅逐;趕走
    指将人或事物強制性地趕離某處。

    • 例:“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樂府詩集·焦仲卿妻》)
    • 例:清東軒主人《述異記》中記載急召巫師驅遣鬼祟。
  2. 驅使;差遣
    強調對人的命令或支配,多含被動性。

    • 例:唐代元稹詩雲:“謫官詔下吏驅遣,身作囚拘妻在遠。”
    • 現代用法如陳毅詩句:“驅遣江河東入海”。
  3. 調遣;使用
    側重于對資源、古籍等的靈活運用。

    • 例:清代平步青提到古人“驅遣古籍,信手拈來”。
  4. 逼迫
    隱含因外界壓力而不得不行動。

    • 例:唐代王建《行見月》中“不緣衣食相驅遣,此身誰願長奔波”。

二、綜合解析


三、語義延伸

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消除情緒”,如“消遣”的用法,但此義較罕見。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及古典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薄膜倍常卑視布道成公出奇無窮楮泉慈柔翠竹大甸大錢電劄氐惆抵死謾生鬥美誇麗恩地反驕破滿剛材高跱圭角貴踴豪勁濠塹化洪嘩然剨豁見重交派迳涉錦帳郎巨望孔老狂吟老監潰蹶兩好合一好林落镂簋朱绂蜜醴瀎潏毗尼噗嗵磬石之固凄欷如醉如狂身不由己石沈大海施易壽骨霜旦說唱棠棃館唐室同義頽垣廢井忳摯玮瑰威譽無可奈何花落去五台山險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