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蘧蘧的意思、蘧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蘧蘧的解釋

(1).悠然自得貌。《莊子·齊物論》:“昔者 莊 周 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 周 也。俄然覺,則蘧蘧然 周 也。” 唐 楊炯 《卧讀書架賦》:“風清夜淺,每待蘧蘧之覺;日永春深,常偶便便之腹。” 明 徐複祚 《投梭記·叙飲》:“本是乾坤一腐儒,豈堪與人間張主,自合掩蓬門蝶夢任蘧蘧。” 許傑 《賭徒吉順》:“他陶醉在柔軟的鄉裡,正如他的心安貼在她的心裡,便蒙下眼睛,蘧蘧然入睡。”

(2).高聳貌。《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飛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騰湊。” 李善 注:“ 崔駰 《七依》曰:‘夏屋蘧蘧。’高也,音渠。”參見“ 渠渠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蘧蘧”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疊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用法如下:

  1. 基本字義溯源
    “蘧”單字本義指一種植物(通“蕖”,即荷花),但在疊用為“蘧蘧”時,多與《莊子》中的哲學表述相關,失去原植物含義。

  2. 《莊子》中的經典用法
    出自《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此處“蘧蘧”形容:

    • 從夢境突然覺醒時的驚疑狀态
    • 意識到自身存在的真實感 莊子通過“栩栩”(夢中自在)與“蘧蘧”(覺醒驚動)的對比,探讨物我界限的哲學命題。
  3. 其他文獻中的引申義
    後世學者如朱熹曾注解為“自適貌”,明代《字彙》釋作“實貌”,均與“真實存在狀态”的核心義相關。

  4.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已罕見于日常語言,主要用于:

    • 哲學、文學研究中對《莊子》的解讀
    • 詩歌等文雅創作中的用典

建議在具體文本中遇到此詞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指向覺醒後的驚覺感、存在真實感或物我關系的思辨内涵。若需更精準解析,請提供具體出處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蘧蘧的意思

《蘧蘧》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形容植物茂盛的樣子。通常用來表示草木長得繁茂或者是葉子密密麻麻的樣子。

蘧蘧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蘧蘧由部首草和部首艸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5。

蘧蘧的來源

《蘧蘧》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豳風·蘧蘧》一詩中,該詩描寫了大地上樹木繁茂蔥郁的景象。

蘧蘧的繁體字

蘧蘧的繁體字為「蕖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蘧蘧的寫法有時會使用「䒷」或者「䒺」來替代現代漢字中的「蘧」。

蘧蘧的例句

1. 整個山坡上長滿了蘧蘧的青草,非常美麗。

2. 園子裡的花草長得蘧蘧,給人一種甯靜祥和的感覺。

蘧蘧的組詞

蘧蘧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一些常用的詞語,比如「蘧蘧茂草」、「蘧蘧蔓草」等。

蘧蘧的近義詞

蘧蘧的近義詞包括「茂盛」、「繁茂」等,它們都可以用來形容植物的生長狀态。

蘧蘧的反義詞

蘧蘧的反義詞可以是「瘦弱」、「凋敝」等詞彙,用來形容植物生長不健康或者是衰敗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