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粗布衣裙。貧家婦女的裝束。 明 唐順之 《王冢婦唐孺人墓志銘》:“嗚呼!吾母 任宜人 有 少君 裙布之儉,是以諸女化之。”《紅樓夢》第五七回:“因 薛姨媽 看見 邢岫煙 生得端雅穩重,且家道貧寒,是個釵荊裙布的女兒,便欲説給 薛蟠 為妻。”
(2).借指糟糠之妻。 明 高明 《琵琶記·臨妝感歎》:“你便做腰金衣紫,須記得荊釵與裙布。” 清 孫枝蔚 《贈汪舟次詩》:“維餘漂蕩人,髮素血已枯。三冬辭裙布,萬裡隔荊株。”
“裙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粗布衣裙
指貧寒家庭婦女的日常服飾,體現簡樸的生活狀态。例如《紅樓夢》第五十七回提到邢岫煙是“钗荊裙布的女兒”,即用荊枝作钗、粗布為裙,形容家境清寒。
借指糟糠之妻
通過粗布衣裙的意象,引申為與丈夫共患難的妻子。明代唐順之在《王冢婦唐孺人墓志銘》中提及“少君裙布之儉”,即以“裙布”代指賢良勤儉的妻子。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既描述物質層面的樸素,也承載道德層面的褒揚(如贊美女性勤儉持家)。現代語境下,隨着服飾文化變遷,“裙布”一詞的使用頻率降低,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修辭表達。
裙布是指用來制作裙子的布料。它可以是各種材質,如棉布、絲綢、麻布等,根據不同的款式和風格,裙布可以有不同的質地和厚薄。
根據漢字的構成特點,裙布可以拆分成“衣”和“帛”兩個部首。衣字表示與衣物相關,帛字表示絲織品。
裙布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合成詞,指代了制作裙子所使用的布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來制作裙子的布料也被稱為裙布。
裙布的繁體字為「裙布」,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代漢字中,裙布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裙帛」,其中的「帛」字表示絲織品。
1. 這塊裙布質地柔軟,適合制作夏裝。
2. 姐姐買了一段漂亮的裙布,準備親手縫制一條裙子。
1. 裙子:用裙布制作的女性衣物。
2. 裙底:裙子下擺所使用的布料。
3. 裙裾:裙子下擺的部分。
裙料、裙子布料
褲布、褲子布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