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蠖求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ū huò qiú shēn,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比喻以退為進的策略,即在困境中暫時隱忍或退讓,以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例如:古代兵法中的“以守為攻”,或現代職場中通過低調積累實力後再争取機會。
以上解析綜合了《周易》原典及多部權威詞典的釋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相關典籍或語言工具書。
《屈蠖求伸》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在受到委屈或冤枉後尋求公道、平反或伸張正義。
現代漢字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屈:屍(屍旁)+ㄩ(彎鈎)+三(三畫)
蠖:虍(虍旁)+卓(卓字頭)+八(八畫)
求:亽(人旁)+土(土字底)+三(三畫)
伸:人(人字旁)+亅(一畫)+工(工字底)+三(三畫)
“屈蠖求伸”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左傳》中。其中的“屈”意為******,表示被人欺負或冤枉;“蠖”指蠕動,比喻忍辱負重,含有一定的貶義;“求”表示尋求;“伸”指延伸、伸張。
在繁體漢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屈蟄求伸”。蟄(音:zhí)是指幼蟲蛻變為蟲或昆蟲冬眠的狀态,引申為隱藏起來。在這個成語中,用“蟄”來形容“蠖”,增加了一種隱忍、蓄勢待發的意味。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寫法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屈蜏求伸”。蜏是指一種小蟲,比喻微不足道、卑微的人物。與現代的“蠖”相比,都體現了******忍耐的意思。
例句:
他在工作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他決定要屈蠖求伸。
組詞:屈服、屈從、******、伸張、求助
近義詞:苦苦哀求、尋求公正
反義詞:率然作答、胸有成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