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所設的專賣機構。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東西列班·香藥》:“ 太平興國 中……始議於京師置香藥榷易院,增香藥之直,聽商人市之,命 張遜 為香藥庫使以主之。此蓋置官之初也。”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榷易》:“ 大中 祥符 二年二月,撥併榷易院入榷貨務,而使名不除也。”
“榷易院”是宋代設立的官方專賣機構,主要負責特定商品(如香藥)的專營管理,并涉及對外貿易及邊境互市貿易。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職能
榷易院是宋代中央政府在太平興國年間(約976-984年)設置的專賣機構,初期以香藥等貴重商品為專營對象。其職責包括制定商品價格、管理商人交易,并任命官員(如張遜為香藥庫使)負責具體事務。
與邊境貿易的關系
榷易院不僅管理國内專賣,還在與遼、金、西夏等政權接壤的邊境設立榷場,主導互市貿易。榷場内設有“牙行”,負責檢驗貨物質量、數量,并協調買賣雙方交易,确保官方對貿易的管控。
曆史沿革
根據《事物紀原》記載,榷易院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并入“榷貨務”,機構名稱雖被撤銷,但其職能由新部門延續。這一調整反映了宋代專賣制度的逐步集中化。
詞源與近義概念
“榷”指官府專賣,“易”即交易,“院”為機構名稱。類似機構如唐代的“市舶司”,但榷易院更側重專賣與邊境貿易結合的管理模式。
榷易院是宋代經濟管控的重要機構,體現了政府對關鍵商品貿易的壟斷及邊疆治理策略。
《榷易院》是由“榷易”和“院”兩個詞組成的,它表示一個特定的場所或機構。榷易(què yì)指的是商品的買賣、交易;院(yuàn)則表示某種機構或場所。因此,《榷易院》可以被理解為負責商品交易的機構或場所。
《榷易院》的部首是木(mù),它是由“木”部和“宀”部組成。它的筆畫數目是12畫。
《榷易院》一詞最早出現于明代丁應祯的《廣志繹》一書中,他在書中用“榷易”指代商品的交易和銷售,而“院”指代場所或機構。他将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榷易院》。
《榷易院》的繁體字為「榷易院」。
古時候寫《榷易院》的漢字形式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1. 這家商會是本地最大的榷易院,他們展示并交易着各種商品。
2. 我們需要去榷易院購買一些生活用品。
1. 榷易市場
2. 榷易商會
3. 榷易交易
1. 貿易所
2. 交易站
3. 商品市場
1. 政府管理機構
2. 公共服務機構
3. 文化教育機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