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曲跼 ”。卷曲。《詩·小雅·采綠》:“予髮曲局,薄言歸沐。” 宋 黃庭堅 《寄裴仲謀》詩:“在官與影俱,衣綻髮曲局。” 明 王世貞 《和徐荊州覆水歌》:“頭毛曲跼衣作結,使君莞爾岸人攝。”
(2).枉邪不正。 宋 蘇轼 《龐公》詩:“杜口如今不復言, 龐公 為人不曲局。”
“曲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卷曲
指頭發或物體彎曲的狀态。例如《詩經·小雅·采綠》中“予發曲局,薄言歸沐”,描述頭發卷曲需梳洗的情景;宋代黃庭堅《寄裴仲謀》詩中也用“衣綻髮曲局”形容頭發蓬亂卷曲。
枉邪不正
形容行為或局面偏離正道。如蘇轼《龐公》詩“龐公為人不曲局”,強調品性正直不阿。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古典文獻中多指物理形态或品性,現代用法可能偏向抽象局面。
《曲局》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來形容某種情況或事件的發展和結果出現了彎曲或曲折的情況。
《曲局》由部首曰(日)和十筆畫組成。
《曲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文獻中,是在形容某種境遇或發展出現曲折情節的情況而衍生出的詞語。
《曲局》的繁體字為「曲局」。
在古代,「曲局」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比如有可能是「曲局」或者「屈局」等不同的寫法。
1. 這個計劃開始時非常順利,但在後來卻遇到了一連串的曲局。
2. 他們走過了一段彎彎曲曲的曲局,最終才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标。
曲線、局勢、曲折、局面、曲徑等。
曲折、屈曲、曲折蜿蜒。
直接、直行、直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