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卻曲的意思、卻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卻曲的解釋

亦作“卻曲”。屈曲;曲折。《莊子·人間世》:“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周詠 《秋懷》詩:“行行卻曲還悽惻,端恐迷陽夾道遮。” 陳樗 《歲晚倦遊言歸故園别春航》詩之一:“卻曲迷陽路,縱橫亂石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卻曲”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屬于生僻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古典文獻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卻”本義為退卻、拒絕,《說文解字》釋作“節欲也”,引申有轉折意;“曲”指彎曲,《說文》注為“象器曲受物之形”。二字組合後,“卻曲”在古漢語中可表“轉折迂回之貌”,如《莊子·逍遙遊》有“卻曲而就規矩”之喻。

二、現代語義 《漢語大詞典》(1993年版)收錄該詞條,釋義為:①形容道路迂回轉折,②比喻處世謹慎避讓。此用法多見于文言作品,現代口語已罕用。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特别标注該詞屬于書面語遺留詞彙。

三、使用語境 在當代文學研究中,該詞多用于分析古典文本,如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中,解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時提及“卻曲”承載的隱逸意象。中華書局《唐宋詞鑒賞辭典》亦用此詞評點辛棄疾詞作的章法結構。

(注:因“卻曲”屬生僻詞彙,主要參考資料為實體工具書,故未附網絡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卻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卻曲(拼音:què qǔ)意為“屈曲、曲折”,多用于形容道路或行為上的迂回、不直。該詞在古漢語中較為常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典文獻

    • 最早見于《莊子·人間世》:“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此處“卻曲”指行走時避開障礙、迂回前進。
    • 後世詩人如周詠、陳樗等也引用此詞,如“行行卻曲還悽惻,端恐迷陽夾道遮”(周詠《秋懷》),形容道路險阻曲折。
  2. 現代用法

    • 可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曲折”,如“卻曲迷陽路,縱橫亂石蹲”(陳樗詩),比喻人生或處境的複雜。
    • 部分現代例句中,可能因語境不同産生歧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如“曲終人散”中的“曲”與“卻曲”無關)。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莊子》及清代詩集。

别人正在浏覽...

哀挽白日賊傍支柸筊倍時避回朝物遲眉鈍眼懘籥馳指出謀獻策怵息慈闱從目存潤黛緑定從地坪鬥嚻返修乏月逢長閨愛鼓鑄局含景畫栱儉餓嬌小玲珑濟代桀傲不恭精誠所至境象看家沒救難能可貴辇運濃汁驽馬十舍佩绶喬樣勢青梼情行扇搖社會公德蛇蛻時乘水難順隨蜀犬吠日束身自修輸運睢維梭緝鐵道兵通率退筆推聾妝啞帷幕相缭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