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曲的意思、卻曲的詳細解釋
卻曲的解釋
亦作“卻曲”。屈曲;曲折。《莊子·人間世》:“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周詠 《秋懷》詩:“行行卻曲還悽惻,端恐迷陽夾道遮。” 陳樗 《歲晚倦遊言歸故園别春航》詩之一:“卻曲迷陽路,縱橫亂石蹲。”
詞語分解
- 卻的解釋 卻 è 退:卻步(因畏懼或厭惡而後退,如“望而卻卻”)。退卻。 退還,不受:盛情難卻。 表示轉折:我來了,他卻走了。 去掉:失卻。了(僶 )卻。 筆畫數:; 部首:卩; 筆順編號: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卻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卻曲(拼音:què qǔ)意為“屈曲、曲折”,多用于形容道路或行為上的迂回、不直。該詞在古漢語中較為常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二、出處與用法
-
古典文獻
- 最早見于《莊子·人間世》:“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此處“卻曲”指行走時避開障礙、迂回前進。
- 後世詩人如周詠、陳樗等也引用此詞,如“行行卻曲還悽惻,端恐迷陽夾道遮”(周詠《秋懷》),形容道路險阻曲折。
-
現代用法
- 可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曲折”,如“卻曲迷陽路,縱橫亂石蹲”(陳樗詩),比喻人生或處境的複雜。
- 部分現代例句中,可能因語境不同産生歧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如“曲終人散”中的“曲”與“卻曲”無關)。
三、注意事項
- 易混淆點:需與“曲折”區分。“卻曲”更強調主動的避讓或迂回,而“曲折”僅描述客觀的彎曲狀态。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口語中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莊子》及清代詩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卻曲
卻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回避和曲折。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卩”和“曲”,其中“卩”是指折扣,代表回避,而“曲”是指彎曲,代表曲折。這個詞語一共有11個筆畫。
卻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中國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卻曲的古代漢字寫法是“卻曲”,其中的“卻”是繁體字,而“曲”則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卻曲的例句:
-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是卻曲不前。
- 孩子對父母的規定總是卻曲而行。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組詞:
- 卻步:退後,回避。
- 卻病:回避疾病的真實情況。
- 回曲:曲折的回旋。
以下是一些與卻曲意思相近的近義詞:
- 回避:迴避、躲避、避免。
- 繞彎子:繞道。
- 曲折:彎曲、盤旋。
以下是與卻曲意思相反的反義詞:
- 直接:直截了當。
- 坦白:毫不隱瞞。
- 徑直:一直往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