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卻曲的意思、卻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卻曲的解釋

亦作“卻曲”。屈曲;曲折。《莊子·人間世》:“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周詠 《秋懷》詩:“行行卻曲還悽惻,端恐迷陽夾道遮。” 陳樗 《歲晚倦遊言歸故園别春航》詩之一:“卻曲迷陽路,縱橫亂石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卻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卻曲(拼音:què qǔ)意為“屈曲、曲折”,多用于形容道路或行為上的迂回、不直。該詞在古漢語中較為常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典文獻

    • 最早見于《莊子·人間世》:“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此處“卻曲”指行走時避開障礙、迂回前進。
    • 後世詩人如周詠、陳樗等也引用此詞,如“行行卻曲還悽惻,端恐迷陽夾道遮”(周詠《秋懷》),形容道路險阻曲折。
  2. 現代用法

    • 可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曲折”,如“卻曲迷陽路,縱橫亂石蹲”(陳樗詩),比喻人生或處境的複雜。
    • 部分現代例句中,可能因語境不同産生歧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如“曲終人散”中的“曲”與“卻曲”無關)。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莊子》及清代詩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卻曲

卻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回避和曲折。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卩”和“曲”,其中“卩”是指折扣,代表回避,而“曲”是指彎曲,代表曲折。這個詞語一共有11個筆畫。

卻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中國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卻曲的古代漢字寫法是“卻曲”,其中的“卻”是繁體字,而“曲”則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卻曲的例句:

  1.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是卻曲不前。
  2. 孩子對父母的規定總是卻曲而行。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卻曲意思相近的近義詞:

以下是與卻曲意思相反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