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卻老”。1.謂避免衰老。《史記·孝武本紀》:“是時而 李少君 亦以祠竈、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 漢 桓譚 《新論·形神》:“言 老子 用恬惔養性,緻壽數百歲。今行其道,寧能延年卻老乎?” 唐 包佶 《近獲風痺之疾題寄所懷》詩:“無醫能卻老,有變是遊魂。” 宋 範成大 《紫荷車》詩:“根有卻老藥,鱗皺友松苓。”
(2).枸杞的别名。 晉 葛洪 《抱樸子·仙藥》:“象柴,一名純盧是也,或雲仙人杖,或雲西王母杖,或名天精,或名卻老,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枸杞》。
“卻老”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根據古籍文獻和權威詞典解釋綜合整理:
避免衰老,延年益壽
該義項最早見于《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李少君以“卻老方”進獻漢武帝,指通過養生或方術延緩衰老的秘法。後世如桓譚《新論》提到“延年卻老”,嵇康《答向子期養生論》中也有類似用法。這一含義強調通過調理達到長生或保持年輕狀态。
枸杞的别名
晉代葛洪《抱樸子》将枸杞列為仙藥,記載其别名“卻老”,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沿用此稱。古人認為枸杞有滋補抗衰功效,故得此名。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典文獻中多取前兩種釋義。
卻老是一個常用的詞語,指的是年紀漸長,年紀日漸老去的意思。
部首分解:
卩(jiejie):獨立部首,表示“印信”
老(lao):會意兼形聲字,表示“老年”
筆畫:
卩:2畫
老:6畫
來源:
《說文解字》:卩,印也。老,歲也。歲益奧,故老。
繁體:
卻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卻:去聲,庚韻,讀音為"que",表示"避開、回避"
老:上聲,豪韻,讀音為"lao",表示"年老、年長"
例句:
他已經卻老了,但依然充滿智慧和經驗。
組詞:
千禧老人、老成持重、老當益壯
近義詞:
年邁、年老、年高
反義詞:
年輕、年幼、年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