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軍隊編制,部下有曲,曲的長官為曲長。《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将軍”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蜀 諸葛亮 上言:“自臣到 漢中 ,中間期年耳,然喪 趙雲 、 陽羣 …… 鄧銅 等及曲長、屯将七十餘人。”
“曲長”是古代軍事編制中的官職名稱,具體釋義如下:
曲長(拼音:qǔ cháng)指古代軍隊中“曲”這一層級的長官。根據軍制,部隊按“部→曲→屯”分級管理,每曲下轄五屯(約500人),曲長負責統領該單位。
軍隊編制地位
根據《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上言,提到蜀漢軍隊在漢中期間損失了包括趙雲等将領及“曲長、屯将七十餘人”,表明曲長屬于中下級軍官,地位低于部将但高于屯将。
職能與規模
曲作為“部”的下級單位,通常由千人督(牙将)統轄兩曲(共千人),而曲長直接管理五屯(五百人),負責戰術指揮和日常訓練。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軍事史研究。其同義詞可表述為“曲官”或“曲統領”,反義詞則無明确對應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中的曲長職能,可參考《三國志》等史料原文。
曲長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音樂曲調的長度或時間長短。
曲長的部首是曲(qu1),筆畫數為6。
《曲長》一詞源于古代音樂理論,用來描述樂曲的演奏時間長度。
《曲長》在繁體字中是「曲長」。
在古代,「曲長」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麯倀」、「籧秾」等。
他演奏的這首曲子曲長約十分鐘。
曲藝、曲譜、曲風、曲調、曲目、樂曲。
曲度、曲線。
直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