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镳的意思、驅镳的詳細解釋
驅镳的解釋
驅馬奔馳。 南朝 梁 王僧孺 《為蕭監利求入學啟》:“竊以矯首伺飛,不如修弋;踠足念遠,莫若驅鑣。”
詞語分解
- 驅的解釋 驅 (驅) ū 趕牲口:驅馬。驅策。驅馳。 趕走:驅動。驅趕。驅寒。 強行、逼迫:驅使。驅遣(a.強迫;b.趕走;c.消除,排除情緒)。 快跑:并駕齊驅。先驅。前驅。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
- 镳的解釋 镳 (鑣) ā 馬嚼子兩端露出嘴外的部分:分道揚镳(喻趨向不同)。 同“镖”。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驅镳"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駕馭馬匹、控制方向相關。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驅 (qū):
- 本義指策馬前進,鞭馬使行。《說文解字》釋為“馬馳也”。引申為驅逐、趕走、驅使、推動等義。
- 在“驅镳”一詞中,“驅”取其本義,表示駕馭、策動馬匹。
-
镳 (biāo):
- 本義指馬嚼子,即橫放在馬嘴裡、兩端連在籠頭上的金屬小棒,與缰繩相連,是控制馬匹的重要器具。《說文解字》釋為“馬銜也”。
- 引申指馬具、馬匹(因镳是馬具的代表),或代指乘騎。
- 在“驅镳”一詞中,“镳”取其本義,指馬嚼子,象征對馬匹的控制。
-
驅镳 (qū biāo):
- 字面義: 駕馭馬匹,控制馬嚼子。指驅策馬匹前進,掌握行進的方向。
- 引申義/比喻義: 引申為掌控、駕馭、驅策。常用于形容對事物、局勢或人的掌控與引導,含有主動作為、把握方向之意。例如:“驅镳萬裡”(駕馭馬匹遠行萬裡)、“驅镳群彥”(駕馭、引導衆多才俊)。
二、 用法與語境
- “驅镳”多見于古代文獻、詩詞或較為典雅的現代書面語中,日常口語極少使用。
- 其使用常帶有掌控、引領、主動進取的意味。
- 既可指具體的駕馭車馬(如“驅镳遠行”),也可用于抽象的掌控局面、驅使力量(如“驅镳時局”)。
三、 總結
“驅镳”一詞,源自古代駕馭車馬的具體動作,其核心在于“驅策”與“掌控”。它形象地描繪了通過控制馬嚼子(镳)來驅使馬匹(驅)前進的過程。在現代理解中,它更側重于表達對事物、力量或局面的主動駕馭、引導和控制。
參考資料:
- 對“驅”、“镳”字義的解析參考了古代字書《說文解字》的基本釋義。
- 對“驅镳”整體詞義的闡釋,綜合了《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對相關字詞的解釋及其在古漢語中的常見用法。由于“驅镳”本身在現代非常用詞,大型詞典可能未單獨立目,其釋義需結合構詞法和文獻用例進行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驅镳”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解析:
1.基本含義
“驅镳”指驅趕馬匹,使其奔馳前進,字面含義與馭馬相關。後來引申為推動或驅趕人或事物,使其離去或前進。例如,南朝梁王僧孺在《為蕭監利求入學啟》中寫道:“踠足念遠,莫若驅鑣”,比喻主動行動比空想更有實效。
2.字詞拆分與釋義
- 驅(qū):
①趕牲口(如“驅馬前進”);
②快跑(如“并駕齊驅”);
③驅逐(如“驅蟲劑”)。
- 镳(biāo):
①馬嚼子兩端的金屬部分(如“分道揚镳”);
②同“镖”,指兵器或镖局。
3.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如《為蕭監利求入學啟》,原指馭馬行為,後發展為比喻義,強調主動推動或改變現狀。例如:“矯首伺飛,不如修弋”與“驅镳”形成對比,說明行動的重要性。
4.現代應用
在現代漢語中,“驅镳”較少使用,多出現于古文解析或文學創作中。其核心意義可類比“鞭策”“推動”等詞,但更具形象色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辭海》或古文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家飯褊人倉庚茶花充耳從橐大唿隆滌瑕蹈隙多感獨坐愁城二毛子法定準備率法紀跪坐滾雷賀年卡悔咎甲闆堅壁清野僭禦僥極交口稱譽積棟金珂謹題錦雲濬源看守内閣口渴扣人心弦淪碎渺慮匿知霹拍仁參仁頻喪幡三王城撒褪少奶奶沈德申守石碑熟漆蘇蘇塔廟炭坑恬然自足同符合契圖害土頭土腦頑愎萬事通瓦占畏戒午塵無可非難舞輪小有才鞋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