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有關選任官吏事項的簿書。《新唐書·選舉志下》:“其後 李敬玄 為少常伯,委事於員外郎 張仁禕 。 仁禕 又造姓歷,改狀樣、銓歷等程式,而銓總之法密矣。”
铨曆(quán lì)是漢語中一個曆史行政術語,主要指向古代官員選拔與考核制度相關的履曆記錄。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代職官辭典》的釋義,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一、詞源解析 "铨"本指衡量輕重的器具,引申為選拔、考核官吏的行為,如《說文解字》釋"铨,衡也"。"曆"指經過、履曆,二者結合形成複合詞,特指官吏任職資格的審查記錄。
二、制度内涵 在宋明時期,铨曆作為吏部考功司的重要檔案,包含官員的任職年限、政績考核、升遷貶谪等完整信息。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官員"凡升遷必驗其铨曆",強調該記錄對職務任免的決定性作用。明代《吏部條例》更明确規定"铨曆不實者,奪俸三月",突顯其法律效力。
該詞在《資治通鑒》《續文獻通考》等史籍中均有使用實例,現代可見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著的《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作為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铨曆體系深刻反映了中國傳統官僚機構的運作機制。
“铨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與官吏選拔相關的簿冊或文書記錄。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曆史出處與用法
該詞可見于《新唐書·選舉志下》,記載唐代官員李敬玄改革選官制度時,曾制定“铨曆”等程式,使選拔流程更嚴密。說明其主要用于規範官吏任免的檔案管理。
使用場景
多出現于古代政治制度文獻中,涉及官員資曆審核、職務分配等場景。例如記錄候選官員的履曆、考核結果及任命信息。
“铨曆”是古代官僚體系中用于記載選官事務的專用簿冊,反映了傳統官吏選拔的規範化流程。其詞義與“铨選”“铨叙”等制度密切相關,屬于曆史行政術語。
白金三品便秘邠風稱配吃飯家生癡想充實籌算傳湯廚師慈谟道書登庸納揆貂熊鼎趾鬥合斷桉二軌覆乳賦徭汩暗喉炎花茶華胄會葬虎踞龍蟠簡末雞皮栗子樛盤沮傷開耳阃正蠻裡秘旨牡鑰木枕難兄難弟鬧玩女角歐打蟠夔紋鞶裂竊位素餐寝息求竈頭不如求竈尾惹發散紊申谕手高手低首章水上涚水寺庵所部同盤頭生兒亡形僞定無良五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