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園林假山。 唐 白居易 《過駱山人野居小池》詩:“拳石蒼苔翠,尺波煙杳眇。”《舊唐書·陽惠元傳》:“凡歷三朝,殆二十年,國家不敢興拳石撮土之役。”亦指供陳設用的玲珑岩石。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這是 藍田叔 畫的拳石呀!”
(2).小石塊。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七:“ 劍門關 皆石無寸土, 潼關 皆土無拳石。” 明 劉基 《拟連珠》之三五:“蓋聞奔馬之輪,拳石礙之而格;迅川之水,束草投之則凝。”
“拳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園林假山
指人工堆疊的小型山石景觀,常用于庭院或園林中營造自然意境。唐代白居易《過駱山人野居小池》詩雲:“拳石蒼苔翠,尺波煙杳眇”,即以“拳石”形容假山的精巧。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提到的“藍田叔畫的拳石”,則指供陳設的玲珑岩石。
小石塊
字面意為體積較小的石頭。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中記載:“劍門關皆石無寸土,潼關皆土無拳石”,此處“拳石”指代碎石。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其指向,避免單一化理解。
拳石(quán shí)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拳”(手)和“石”(石頭)。它的意思是“用手打石頭”,指的是以手為武器運用拳法攻擊石頭的行為。
拳石的第一個部首是“拳”(手),它是一個漢字的核心部首,表達的是與手相關的含義。而第二個部首是“石”(石頭),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石頭或與石相關的事物。
拳石共有12個筆畫,其中“拳”部有8個筆畫,而“石”部有4個筆畫。
“拳石”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狂夫拳石過市如市人,将怒而入。”此處意為一個狂暴的人手持石頭闖入市場,形容其兇暴的行為。
“拳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拳石」。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代,拳石的寫法是“拳”與“石”相連,中間沒有間隔。例如,在《廣韻》所記載的《骨音》中,拳石的寫法是「髓枕」。
1. 他用拳石來練習武術技巧。
2. 在古代,經常有壯士以拳石訓練身體素質。
3. 他的力量很大,能夠一拳打碎石頭。
拳擊、石頭、石器、手法、武術
拳打腳踢、武裝鬥争、毆打
撫摸、擁抱、友好、和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