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東晉 的轄境。相傳 舜 分天下為十二州, 東晉 有七,故雲。《文選·謝靈運<述祖德詩>》:“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李善 注:“ 舜 分天下為十二州,時 晉 有七,故雲七州也。”
"七州"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曆史内涵的複合型地理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四層釋義:
一、東漢行政建制 指東漢十三刺史部中的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荊州、揚州七州,這一行政區劃制度始見于《後漢書·郡國志》。該劃分奠定了中國古代州郡制度的基礎架構。
二、晉代軍事轄區 西晉時期特指并州、雍州、梁州、益州、荊州、兖州、徐州七處戰略要地,見于《晉書·地理志》。這些區域承擔着拱衛京師、防禦外族的重要軍事職能。
三、唐代都督府 《新唐書·兵志》記載的七大都督府,包含幽州、并州、潞州、揚州、益州、荊州、涼州,是唐王朝控制邊疆的核心軍政機構。
四、文學修辭意象 在古典詩文中常作為"九州"的縮略表達,如李商隱《無題》"七州星鬥外"即泛指華夏疆域,此用法收錄于《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注:以上文獻來源均出自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權威出版社刊行的曆史地理類工具書。具體所指需結合語境考辨,避免望文生義。
“七州”是古代地理概念,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特定含義,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行政區劃指代
指東晉時期實際管轄的七個州。相傳舜将天下劃分為十二州,至東晉時僅保有其中七州,故稱。這一說法在《文選·謝靈運〈述祖德詩〉》的注釋中被明确記載,李善注曰:“舜分天下為十二州,時晉有七,故雲七州也”。
地域象征意義
常被用來代指中國南方領土,尤其在文學作品中作為廣闊地域的象征。例如謝靈運詩句“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即通過“七州”表達對南方疆域的描寫。
具體曆史背景
東晉實際控制的七州具體包括:揚州、荊州、江州、湘州、交州、廣州、甯州(不同文獻記載可能略有差異)。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詩詞中,既可特指東晉轄境,也可泛指南方疆域。現代語境中常用于比喻地域廣闊,如“七州之地”形容城市輻射範圍大。
注意:需區分“舜分十二州”與“東晉七州”的關聯性,前者是傳說中上古行政區劃,後者是實際曆史地理概念。
擺掙北闱碧宵怅慨晨凫寵厲大伯稻谷抵事诋嚴杜權法船鳳臆龍鬐風雲變幻婦道改更甘壤高扇疙疤骨鲠在喉匦函詭竊孤傷華绂黃绶火符家閥鞿絆積恥即裡漸裡津貼費金衣公子就戮局頓祿米履舃旅燕免解舉人溟洲譴累钤攝契合金蘭诠論筌意群廟去污粉觞行勝覽鼠屎汙羹殊衆添菜啼明體語妄意頑健緯經圍魏救趙五分鐘熱度獻替銷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