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齊頭并進,不分高下。《三國志·蜀志·彭羕傳》:“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 孔明 、 孝直 諸人齊足并驅。”
“齊足并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í zú bìng qū,其核心含義是形容雙方或多方在能力、表現或進度上勢均力敵,不分高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齊頭并進、共同前進,強調各方實力或進展相當,競争時難分勝負。
出處與用法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并駕齊驅”“齊頭并進”“不相上下”等,均表示實力相當的競争關系。
示例與應用場景
例如描述兩位選手在比賽中實力相當:“兩位選手在決賽中齊足并驅,最終以微弱差距分出勝負。”
提示:此成語多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日常口語中更常用“不分伯仲”等表達。
《齊足并驅》是一個成語,意味着兩個或多個事物在某個方面上達到了同樣的水平,不分上下。
《齊足并驅》的拆分部首為“鼠”、“走”、“馬”,總共12畫。
《齊足并驅》來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說,有一次,猴子和狗一起參加了動物們的百米賽跑。猴子非常擅長爬樹,而狗則擅長奔跑。比賽開始後,猴子一直跑在前面,但在最後一段路上,狗以驚人的速度趕超了猴子。盡管猴子技藝出衆,但在奔跑方面被狗遠遠甩開。這個故事中的狗和猴子即是比喻,寓意兩個事物在某個方面上各有所長,不分上下。
《齊足並驅》
古代對于《齊足并驅》的寫法沒有固定規範,不過多數情況下将其寫為“齊足并驅”。
他們在學術研究上齊足并驅。
齊心協力、齊心合力、并駕齊驅、快馬加鞭
同渡共沉、同進共退、平起平坐
超群絕倫、遠非對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