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欺妄的意思、欺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欺妄的解釋

欺騙。 南朝 宋 顔延之 《又釋何衡陽書》:“若權教所言皆為欺妄,則自然之中無復報應。”《明史·陳友傳》:“兵部疑首功不實,指揮 蔡昇 亦奏 友 欺妄。”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 日本 人有此印法,蓋‘有正’即托彼國印之,而自謂已研究木刻十餘年,真是欺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欺妄

釋義:指欺騙、虛妄不實的言行,即以虛假信息或手段蒙蔽他人,使其信以為真。該詞強調行為的主觀惡意性與信息的失真性,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


一、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解作“欺騙;虛妄”,指出“欺”含蒙騙之意,“妄”指荒誕不實,二字合用強化了“蓄意造假”的含義。

    來源:《漢語大詞典》(ISBN 9787532603738)第7卷,第102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釋義為“用虛假的言行欺騙别人”,強調行為對他人認知的誤導性。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ISBN 9787100124508)第1013頁


二、語義分析與古籍用例


三、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例句
欺妄 側重“虛構不實+蓄意蒙騙” 其證詞多欺妄,不足采信。
欺騙 泛指一切詐術,口語化程度更高 他編造謊言欺騙了所有人。
虛妄 強調“荒謬無據”,未必含惡意 迷信之說實屬虛妄。

四、現代應用場景

  1. 法律文書:指代僞證、虛假陳述(如“當事人提供欺妄證據”);
  2. 學術倫理:批判數據造假、剽竊等行為(如“研究成果需杜絕欺妄”);
  3. 道德批判:譴責刻意誤導公衆的言論(如“散布欺妄之辭以煽動輿論”)。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欺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欺騙或以虛假手段蒙蔽他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詞源與構成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反義詞

“欺妄”強調通過虛假手段達到欺騙目的,帶有較強貶義色彩。其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和嚴肅文本,現代語境中需根據場景選擇更口語化的替代詞(如“欺騙”)。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明史》或魯迅書信集。

别人正在浏覽...

拜禱百化本項辯人砭熨避寝廁屋岔開長命燈蟾吻騁心叱搭畜火此次倒弄笃速二乾貳職非不奮發風利鳳去秦樓分厘挂箭鶴使遑訝晦密将軍炭矯時慢物驚叫浄飾金镮進取心誇張鹍皮瞀瘛磨喝樂默契神會目為鳥瞰秾粹漂輕破漏切儗七佛情娘秦貨窮奇羶腥韶箫壽終正寝思深憂遠四旋體詩讨分曉逃牌沓沓萬箭穿心危崖猥慵宵旰憂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