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d and sweet] 形容聲音凄切婉轉
悲涼婉轉;哀傷。《新唐書·張說傳》:“既謫 嶽州 ,而詩亦悽婉,人謂得江山助雲。” 宋 陳允平 《繞佛閣》詞:“天外漸覺,歸雁聲遠。離思悽婉,重懷執手,東風翠蘋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楊太常》:“ 興化 李鏡月 有長歌贈之,悽婉可誦。”
悲傷婉轉。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善鼓筝,音調凄婉,聽者忘倦。”《紅樓夢》第五回:“其聲韻凄婉,竟能銷魂醉魄。” 王國維 《人間詞話》二九:“ 少遊 詞境最為凄婉。”
凄惋。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三》:“詩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凄婉。” 茅盾 《子夜》十二:“忽然 林佩珊 曼聲唱着凄婉的時行小曲‘雷夢娜’;忽然又不唱了。”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三:“如今她自己寂然的在燈下,聽見樓下悠揚凄婉的音樂,和欄旁許多女孩子的笑聲,她隻不出去。”
“凄婉”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來形容聲音或情感帶有悲傷、哀切且婉轉的意境,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凄婉(qī wǎn)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種感情或音樂、聲音給人以悲傷、凄切之感。當我們用凄婉來形容某人或某個事物時,意思是它們散發出一種悲傷、凄切、憂傷的情感。
凄婉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冫"和"女",其中"冫"是冰的偏旁部首,"女"是表示女性的偏旁部首。而凄婉的總筆畫數為11,按照順序分别為冫一丶丨一一フ一一。
凄婉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人的筆記和文獻中。最早出現的記載是在《世說新語》這本書中,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劉義慶所編的。他用了這個詞來形容一些音樂的曲調給人以悲怆之感。
凄婉的繁體字為「悽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凄」字來說,古時候的寫法有「淒」、「悽」等。而「婉」字在古代的寫法則有「琬」。這些寫法在不同的朝代和文化背景下有所變化。
1. 她唱着凄婉的歌曲,引起了衆人的心弦。
2. 雨夜寒風中,凄婉的笛聲讓我憶起了故鄉。
3. 這幅畫的色調凄婉而優美,給人一種柔和而憂傷的感覺。
凄苦、凄涼、凄清、凄迷、凄楚、凄然
悲切、憂傷、憂郁、哀怨、悲苦
歡樂、快樂、欣喜、欣慰、愉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