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秋蛩的意思、秋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秋蛩的解釋

指蟋蟀。 南朝 宋 鮑照 《拟古》詩之七:“秋蛩扶戶吟,寒婦成夜織。” 唐 孟郊 《西齋養病夜懷多感》詩:“一床空月色,四壁秋蛩聲。” 明 李東陽 《懷麓堂詩話》:“ 夏宏 《聯錦集》,有一絶句曰:‘懸燈照清夜,葉落堂下雨,客醉已無言,秋蛩自相語。’” 清 林則徐 《題潘功甫舍人宣南詩社圖卷》詩:“前躋 沉 宋 後 錢 郎,日下題襟履綦錯。顧餘縮瑟吟秋蛩,如萬牛毛一螢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秋蛩”是漢語中的古典詞彙,常出現在詩詞中,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秋蛩(qiū qióng):指蟋蟀,特指秋天鳴叫的蟋蟀。“秋”點明季節,“蛩”為蟋蟀的古稱。

文學應用

  1. 象征秋意
    蟋蟀鳴叫被視為秋天的典型意象,如孟郊《西齋養病夜懷多感》中“四壁秋蛩聲”,烘托孤寂氛圍。
  2. 情感寄托
    納蘭性德《虞美人》中“屧粉秋蛩掃”,借秋蛩抒寫時光流逝與相思愁緒。

典型例句

補充說明

該詞多見于唐宋至明清詩文,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意象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秋蛩

秋蛩,又稱秋蟬,是指在秋季發出鳴叫聲的蟬。蛩音同“窮”,也表示生命的短暫和有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秋蛩的部首是蟲(chong)和禾(he),蟲在左,禾在右。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

秋蛩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楚辭·離騷》:“蜩與學鸠笑之曰蠙纓絲飄而褓之。”在古代文學中,秋蛩常被用來比喻生命的短暫和人世間的離别。

繁體

秋蛩的繁體字為「秋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秋蛩的古漢字寫法為「秋蟬」。

例句

1. 秋蛩鳴聲,凄涼蕩漾在秋江上。

2. 悲秋蛩聲中,我又思起故人。

3. 秋蛩鳴處哀思湧,人生多少離别殇。

組詞

秋蛩翩翩、秋蛩哀鳴、秋蛩鳴泣

近義詞

秋蟬、秋蟲、秋聲、秋鳴

反義詞

春蛙、夏蜜蜂、冬沉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