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救的意思、求救的詳細解釋
求救的解釋
[cry for help] 請求救助
詳細解釋
請求援救。多用于遇到危險或災難時。《左傳·莊公十年》:“ 息侯 聞之,怒,使謂 楚文王 曰:‘伐我,我求救於 蔡 而伐之。’”《史記·伍子胥列傳》:“ 申包胥 走 秦 告急,求救於秦。”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漁者網得大黿,繫之橋柱,引頸四顧,似有求救之狀。”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鲇魚龍》:“佃戶入水置桔橰,忽為此魚吞其兩股,號呼求救。” 茅盾 《子夜》十五:“這時候廠裡的汽笛又都都地叫了,足有三分鐘,像一匹受傷的野獸哀號求救。”
詞語分解
- 求的解釋 求 ú 設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證(尋求證據,求得證實)。求實(講求實際)。求同存異。求全責備。求賢若渴。實事求是。 懇請,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醫。求教。求助。 需要:需求。供過于求
- 救的解釋 救 ù 給予幫助使脫離危險或解脫困難:救濟。救命。救護。救國。救難(刵 )。救災。救藥。救正(補救匡正)。救死扶傷。救困扶危。 終止:濯以救熱。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求救”是一個漢語動詞,意為在緊急或危險情況下請求他人幫助或救援。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 詞義:通過語言、行為或信號主動表達需要被救助的意願。
- 構成:由“求”(請求)和“救”(援助)組成,強調因自身無法應對困境而向外尋求支持。
2. 使用場景
- 突發危險:如自然災害(地震、洪水)、意外事故(車禍、溺水)等。
- 健康危機:突發疾病、重傷等需要醫療救助時。
- 人身安全威脅:遭遇暴力、綁架等犯罪行為時。
3. 常見求救方式
- 聲音呼救:直接呼喊“救命”或使用哨子、敲擊聲等引起注意。
- 信號工具:
- 國際通用求救信號SOS(用燈光、無線電或标志物表示)。
- 手機撥打緊急電話(如中國撥打110、120,其他國家如美國911)。
- 肢體語言:揮手、高舉雙手等顯眼動作。
4. 重要性
- 黃金救援時間:及時求救可大幅提高生存概率,尤其在災害或醫療急救中。
- 社會責任:法律和道德均鼓勵對求救者提供援助(如“見義勇為”)。
5. 相關詞彙
- 近義詞:求助、呼救。
- 反義詞:自救、放棄。
- 擴展詞:求救信號、求救電話、求救信标。
如果涉及具體情境(如野外求生、航海求救等),不同領域可能有專業求救規範,建議進一步補充背景信息以便更精準解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求救:
“求救”是一個漢字詞組,表示向人求助或請求援助。它由“求”和“救”兩個字組成。
“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求”字的部首是“氵”(水部),以及4個筆畫。
“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救”字的部首是“攵”(又稱“攴”),以及10個筆畫。
來源:
“求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常常遇到危難困境,需要向他人尋求幫助。因此,他們創造了“求救”這個詞組,用以表達自己的需求。
繁體:
“求救”一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求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而“求救”這個詞組早期的寫法是「救求」。
例句:
1. 他看到海上有人拼命揮手,向人求救。
2. 在遇到困難時,我們不應該自己承受,應該學會向他人求救。
組詞:
求助、緊急求救、拯救、救援
近義詞:
請求、尋求、呼救
反義詞:
拒絕、不救、不求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