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龍虎。比喻君臣或賢人。《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虬虎雖驚,風雲未和。”一本作“虯虎”。 呂向 注:“虬,龍也。雲從龍,風從虎。言未和者,君臣未相應合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鞠歌行》:“譬如虬虎兮來風雲,亦如形聲影響陳。”
“虬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字面解釋
“虬”意為“虎的樣子”,形容人的容貌或體态像虎;“虎”指勇猛的虎。組合後形容外貌威武、氣質剛猛,具有力量與威嚴的特征。例如:“他長得虬虎威武,令人敬畏。”
應用範圍
多用于描述人的外貌、氣質,或借喻事物具有強大氣勢,如文學作品中對英雄形象的刻畫。
象征君臣或賢人
在古籍中,“虬虎”常比喻君臣或傑出人物,如《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中“虬虎雖驚,風雲未和”,以“虬虎”暗喻賢能之士。
文學中的英雄意象
南朝謝靈運《鞠歌行》用“虬虎”象征英雄人物與風雲際會的關聯,進一步強化其威嚴與力量的特質。
“虬虎”既可直指外貌威武如虎,亦可引申為對賢能、英雄的贊譽,需結合語境理解。
虬虎是一個漢字詞組,代表着一種形象生動的畫面,形容人或動物頭發濃密而卷曲如虎毛,非常狂野和威猛。
虬虎由部首虍和虍組成,其中虍是虎的部首,該字總共有12個筆畫。
虬虎這個詞來自于古代的文學作品,通常用來形容英勇威猛、頭發糾結的人或動物。虬虎在古代文學中常常與劍客、戰士等角色聯繫在一起。
虬虎的繁體字為「虯虎」。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虬虎」的古代寫法為「虍虍」。
1. 他長着一頭虬虎般的鬃毛,顯得非常威武。
2. 劍客手持長劍,身穿虬虎皮衣,英姿飒爽。
3. 這頭獅子的鬃毛虬虬地簇起,看上去十分威嚴。
虬發、虬須、威猛如虬虎、頭發虬曲、虬曲不易理順
猛虎、兇惡、勇猛、豪傑
溫順、柔弱、懦弱、腼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