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秋毫不犯的意思、秋毫不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秋毫不犯的解釋

同“ 秋毫無犯 ”。《南史·楊公則傳》:“ 公則 號令嚴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賴焉。”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三:“秋毫不犯三 吳 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郭孝成 《湖南光複紀事》第三節:“ 湘 軍到處,秋毫不犯,故受士兵之懽迎如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秋毫不犯”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iū háo bù fàn,其核心含義是形容紀律嚴明,對百姓或他人利益絲毫不侵犯,尤其用于描述軍隊或組織的良好作風。

詳細解釋:

  1. 釋義

    • 秋毫:指鳥獸在秋天新生的細毛,比喻極其微小的東西。
    • 犯:侵犯。
      整體意為“連最細微的事物都不侵犯”,強調行為的高度自律和對他人的尊重。
  2.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史記·項羽本紀》,劉邦在鴻門宴中向項羽表明心迹時提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将軍。”。後《後漢書·岑彭傳》中也有“持軍整齊,秋毫無犯”的記載。

  3. 用法與示例

    • 多用于褒揚軍隊或團隊紀律嚴明,如唐代李白《永王東巡歌》中“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 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形容個人或組織作風正派,不占取他人利益。
  4. 近義詞與變體

    • 秋毫無犯:與“秋毫不犯”同義,兩者可互換使用。
    • 其他近義詞:耕市不驚、紀律嚴明。
  5. 現代應用
    該成語至今仍廣泛用于文學、曆史評論及日常表達中,強調對規則和道德的嚴格遵守。例如,描述廉潔的政府行為或企業合規管理時,可用“秋毫不犯”作為評價。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史記》《後漢書》等文獻,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查詢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秋毫不犯的意思: 《秋毫不犯》是一個成語,形容人或動物的行為舉止非常謹慎和小心,不輕易犯錯或犯罪。秋毫指的是秋天鳥獸的毛發,而不犯則表示不觸犯、不破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秋毫不犯》的拆分為秋(禾辶)毛(毛)不(一)犯(犬)。 來源: 該成語出自南朝梁王僧辯所撰的《世說新語·容止篇》中。 繁體字: 繁體字為「秋毫不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寫法為「秋毫不犯」,其中的「不」是表示「不」的用字。 例句: 1. 他在處理事務時始終秋毫不犯,所以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2. 雖然他年紀輕,但他的工作作風秋毫不犯,值得我們學習。 組詞: 1. 犯錯 2. 犯人 3. 小心翼翼 4. 謹慎行事 近義詞: 1. 謹慎小心 2. 小心謹慎 反義詞: 1. 不顧後果 2. 魯莽行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