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絲綢衣帶。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綵畫賦》:“命幸得為綵扇兮,出入玉帶與綺紳。” 北周 庾信 《卭竹杖賦》:“豈比夫接君堂上之履,為君座右之銘,而得與綺紳瑤珮,出芳房于蕙庭。”
“绮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原指華麗的衣飾或絲綢衣帶,尤指古代士大夫階層束腰的大帶,後引申為形容文辭華美、修辭精巧。
本義
由“绮”(有花紋的絲織品)和“紳”(束腰大帶)組合而成,字面指裝飾精美的絲綢腰帶,象征身份與品位。例如南朝江淹《扇上彩畫賦》提到“出入玉帶與绮紳”,描述華貴衣飾。
引申義
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绮紳之士,不飾必文”起,發展為文采風華的象征,強調才華與外在儀态并重。
北周庾信《卭竹杖賦》中“绮紳瑤珮”一詞,将衣帶與美玉并列,凸顯高雅氣質。如需更完整文獻例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绮紳》(qǐ shēn)一詞指的是一種華麗而美麗的絲綢帶子,通常用于裝飾衣物或其他物品。它具有豐富的顔色和細膩的圖案,常用于國内外重要場合,如婚禮、慶典等。
《绮紳》一詞的拆分部首是纟(mǐ)和千(qiān),它共有12個筆畫。
《绮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绮紳作為裝飾品。後來,它漸漸普及于貴族階層,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象征。如今,绮紳仍然在一些傳統節日和慶典上使用。
《绮紳》的繁體寫法是「綺綢」。繁體字是在簡化字的基礎上形成的,主要在港澳台地區使用。
在古代,绮紳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早期的漢字寫法中常用「帬」(qún)來表示绮紳。
1. 她身上纏繞着五彩绮紳,顯得格外美麗而華麗。
2. 這件服裝的設計巧妙地融入了绮紳元素,使其更加精緻。
- 绮綢(qǐ chóu):指的是使用绮紳制作成的絲綢。
華貴、絢麗、繁華、錦繡。
簡樸、素雅、樸實、樸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