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凄戚的意思、凄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凄戚的解釋

亦作“ 悽慼 ”。悲哀。 南朝 宋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即事怨睽攜,感物方悽戚。” 唐 韋應物 《寄呈閻澧州馮少府》詩:“唯當同時友,緘寄空悽慼。”


見“ 悽戚 ”。


猶凄切。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九:“其實她也知道現在一切的哀哭也都沒有用了,可是她還繼續地哀哭着。母親一動也不動。 靈子 還隻凄戚地哭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凄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悲哀、憂傷”,常用于形容内心或氛圍的悲涼感。該詞由“凄”(凄涼、悲傷)和“戚”(憂愁、哀傷)組合而成,兩字疊加強化了情感的表達。

  2. 字詞解析

    • “凄”:多與寒冷、蕭瑟相關,引申為情感上的凄涼,如“凄風苦雨”。
    • “戚”:本義為親屬,後衍生出“憂愁”之意,如“休戚相關”。
      組合後,“凄戚”更強調因外界環境或内心感受引發的深切哀傷。
  3. 文學例證

    • 古代詩文:南朝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中“感物方悽戚”,唐代韋應物《寄呈閻澧州馮少府》中“緘寄空悽慼”,均以自然景物烘托哀愁。
    • 現代作品:端木蕻良在《科爾沁旗草原》中用“凄戚”描寫人物哭泣時的悲切場景,體現情感的延續性。
  4. 近義詞與使用場景
    近義詞包括“凄切”“悲戚”等,多用于文學或抒情語境,如描述離别、孤獨、追憶等情感,常見于詩詞、小說中對人物心理或環境氛圍的刻畫。

  5. 注意點
    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更偏向書面化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與“凄涼”“悲怆”等詞的細微差異,如“凄涼”側重環境冷清,“凄戚”更突出主觀情感的哀傷。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或相關文學解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凄戚

凄戚(qī q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悲傷、悲慘的樣子或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凄戚的拆分部首是冫(二點水)和戈(戈字頭),它的總筆畫數是八畫。

來源

凄戚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有孔子》中的九首《困》:“凄其無人,舍我其誰?”指述一種悲傷、孤獨的情緒。後來,凄戚逐漸演變為用于形容人的疾苦、悲哀的詞語。

繁體

繁體字為淒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凄戚的寫法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具體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碑文。

例句

1. 看到那位老人單獨坐在公園裡,我心裡感到一陣凄戚。

2. 形勢險惡,大部隊被圍困在敵人的包圍圈裡,周圍彌漫着一片凄戚的氛圍。

組詞

凄苦、凄涼、凄清、凄楚、凄厲

近義詞

悲傷、憂愁、憤怒、哀戚

反義詞

歡樂、愉快、幸福、快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