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冬盡年終之時。《文選·鮑照<舞鶴賦>》:“於是窮陰殺節,急景凋年。” 李善 注:“《禮記》曰:‘季冬之月,日窮於次。’《神農本草經》曰:‘秋冬為陰。’” 唐 白居易 《歲晚旅望》詩:“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
(2).指極其陰沉的天氣。 唐 李華 《吊古戰場文》:“至若窮陰凝閉,凜洌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鬚。” 唐 孟浩然 《赴京途中遇雪》詩:“窮陰連晦朔,積雪滿山川。”
“窮陰”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冬季末尾或一年将盡之時。古代将春夏歸為“陽”,秋冬歸為“陰”,冬季作為四季之末,故稱“窮陰”。例如:
指極端陰沉的天氣,如嚴寒、積雪或陰雲密布的狀态。例如:
在當代語境中,“窮陰”有時被引申為困境或貧窮的隱喻,比喻如陽光無法照進的陰暗處境。
若有進一步考據需求,可參考古籍《文選》《吊古戰場文》等原文,或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窮陰,指的是時間或地方長時間沒有陽光照射,陰暗潮濕的狀态。這種狀态下氣溫低、濕度高,光線不足,往往給人一種沉悶、壓抑的感覺。
窮字的部首為米,筆畫數為10;陰字的部首為阝,筆畫數為8。
窮陰這個詞來源于《莊子·秋水》:“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浸灌之謂水,經緯之謂山,共德之族謂之窮陰。”這句話意思是天空運行有自己的規律,不管堯王存活還是桀王滅亡,時間仍然按照既定的規律流轉。流水潤澤謂之水,地勢起伏謂之山,共同的德行稱之為窮陰。
窮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窮陰」。
窮陰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具體寫法取決于時代和書寫風格。可以參考古代銘文、碑刻等資料中的寫法。
1. 這個地方常年被大山包圍,所以窮陰潮濕,氣溫低。
2. 下午天空烏雲密布,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窮陰之中。
1. 窮山:貧瘠、荒涼的山地。
2. 陰雨:連綿不停的陰天下的雨水。
3. 陰暗:不受陽光照射的黑暗狀态。
1. 烏雲密布
2. 陰沉
3. 潮濕壓抑
1. 陽光明媚
2. 明亮
3. 幹燥愉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