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護民衆。《國語·晉語三》:“夫固國在親衆而善鄰。” 韋昭 注:“親衆,愛士民也。”
“親衆”一詞的解釋存在兩種不同來源的釋義,需結合文獻和語境區分:
一、古代文獻中的釋義(權威性較高) 根據《國語·晉語三》的記載,“親衆”意為愛護民衆,強調統治者對百姓的關懷。韋昭注解為“愛士民也”,即親近、體恤民衆。這一釋義常見于古籍引用,如、、。
二、現代作為成語的釋義(中等權威性)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指與自己關系親密的人衆多,形容人緣好、朋友多。例如提到晉朝官員劉惔因交友廣泛被稱為“親衆”,多用于社交場景描述、。
使用建議:
親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字形非常簡單,由“親”和“衆”兩個部首組成。
“親”字是一個古代的手,表示抓住、拉拽的動作,同時也表示親近、親愛的意思。“親”字的筆畫非常簡單,隻有5畫。因為這個字在古代很常用,所以它的繁體寫法基本保持了原來的結構。
“衆”字是一個社團、人群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整個社會大衆、家族親屬關系的意思。“衆”字的筆畫較多,一共有13畫。繁體字的“衆”字在結構上有一些差異,但整體保持了字義和形狀的特點。
“親衆”這個詞語主要用于表示家族中的親屬團結、互助的精神。形容一個大家庭裡的親人們緊密團結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愛護的意思。這個詞語可以表達出家族成員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關系,強調了大家庭中的和睦相處與互助精神。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一些不同。以“親”字為例,古代的寫法相對簡單,沒有現代的有規範的筆劃順序。而且,字形之間沒有明确定義的間距,字與字之間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
例句:
1. 我們這個大家庭裡的親衆都非常團結,無論發生什麼困難,大家總是互相支持。
2. 家族的親衆關系是我們傳承了幾代人的寶貴財富,我們要珍惜和維護這份親情。
組詞:親戚、親情、親愛、親友
近義詞:親密、親近、親和
反義詞:疏離、冷漠、陌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