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寤的意思、不寤的詳細解釋
不寤的解釋
(1).不醒悟。寤,通“ 悟 ”。《楚辭·離騷》:“閨中既邃遠兮,哲王又不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昔 淮南 信 左吳 之策, 漢 隗嚣 納 王元 之言, 彭寵 受親吏之計,三夫不寤,終為世笑。” 明 劉基 《郁離子·荀卿論三祥》:“王不寤, 荀卿 乃退處 蘭陵 。”
(2).不醒。《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寤的解釋 寤 ù 睡醒:“七日而寤”。寤寐以求。 古同“悟”,理解,明白。 古同“牾”,逆。 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不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
“不醒悟”
這裡的“寤”通“悟”,意為覺悟、明白。例如《離騷》中“哲王又不寤”,指賢明的君主未能醒悟(或未能理解某事)。這種用法多用于表達對現實或道理的未能覺醒。
-
“不醒”
指字面意義上的未從睡眠中醒來,如“美人本多姿,我豈不寤寐求之”,此處“寤”與“寐”(睡)相對,引申為清醒狀态,但“不寤”可理解為“未醒”或“無法停止追求”。
補充說明:
- 在古文中,“寤”常與“寐”連用(如“寤寐求之”),表示日夜思念或追求。
-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
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出處,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查字典網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寤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不醒悟或不警覺。它的拆分部首是一矢早,其中的部首一代表了人。這個詞的筆畫總共有12畫。關于其來源,目前沒有确切的資料可供參考。不寤這個詞在繁體中仍然是不寤,沒有變化。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寫法一緻。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對自己的錯誤行為不寤于心,繼續犯錯。”關于組詞,可以組成不寤者(指不警覺的人)、不寤言辭(指不經思考敷衍了事的話語)等。近義詞可以是遲鈍、馬虎等,而反義詞可以是警覺、敏銳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