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代制度名。謂官員應勤于政事,按時到衙早聚。《元典章·吏部七·署押》:“官員懃政聚會……今後隨路大小官員,除假日廢務急速公事在此限外,每日必須早聚,雖事畢,亦防不測緊急事務,拟至未時方散。” 陳垣 《<元典章>校補釋例·不谙元代專名而誤例》“官員勳政聚會”:“元作‘懃政聚會’。懃政聚會為 元 代專名。”
“懃政聚會”是一個源自元代的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官員處理政務的規範制度。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與“垂簾聽政”“秉政勞民”等同屬政務類成語,但“懃政聚會”更側重制度性規範而非個人行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典章》原文或漢典(來源6)的詞條解析。
懃政聚會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勤政的聚會。懃意指勤勉、認真,政指政治,聚會則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懃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11;政的部首是攴,筆畫數為9;聚的部首是耳,筆畫數為17。
懃政聚會是近年來在中國大陸流行起來的一個詞語,涵義為政府官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聚集在一起,以讨論、研究或推動公共事務的會議。
繁體字中,懃可以寫作勤、政可以寫作政、聚可以寫作聚。
在古代,懃可以寫作勤(心部,11畫),政可以寫作正(攴部,5畫),聚可以寫作聚(耳部,17畫)。
他們定期舉行懃政聚會,共同研究如何改善民生問題。
懃政、政聚、政聚會、懃政研讨、懃政工作
勤政工作、政務會議、政府研讨會、政策讨論
不作為、懶政、庸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