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信顯要。亦謂居親信顯要之位。《後漢書·窦憲傳》:“ 憲 以侍中,内幹機密,出宣誥命。 肅宗 遺詔以 篤 為虎賁中郎将, 篤 弟 景 瓌 并中常侍。於是兄弟皆在親要之地。”《南齊書·蕭谌傳》:“密召諸王典籤約語之,不許諸王外接人物。 諶 親要日久,衆皆憚而從之。”《隋書·李孝貞傳》:“于時黃門侍郎 高乾和 親要用事,求婚於 孝貞 。”
“親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來理解:
親要(拼音:qīn yào)指親信顯要之人,或表示居于親信顯要的職位。該詞多見于古籍,例如:
部分現代資料(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親自要做某事”,強調主動參與的态度。例如:“重要事務需親要處理”。但這一用法在權威古籍中未見記載,可能是現代引申或拆分誤用。
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采用曆史釋義,若需使用現代引申義,需确保語境清晰。
《親要》是一個中文詞語,下面将介紹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親要》是一個四字成語,意思是親近也要慢慢斟酌,表示對待親友要慎重行事,不能隨意妄為。
《親要》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字旁)和讠(言字旁),共有10個筆畫。
《親要》最早出現在《論語·季氏》一章中,是孔子對于如何處理親戚關系的教誨。
《親要》的繁體字為「親要」。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親要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拼寫沒有變化。
1. 做人對待親戚要謹慎,親要。
2. 他待人處事都非常小心,懂得親要。
親人、親屬、親友。
謹慎、小心、慎重。
隨意、妄為、魯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