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親饋的意思、親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親饋的解釋

親自奉進食物。《禮記·曲禮上》:“侍食於長者,主人親饋,則拜而食。”《漢書·賈誼傳》:“春秋入學,坐國老,執醬而親饋之,所以明有孝也。”《晉書·孝友傳·孫晷》:“父母起居嘗饌,雖諸兄親饋,而 晷 不離左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親饋”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親自奉進食物”,常見于禮儀或孝道相關的語境中。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親”指親自、親身,“饋”意為贈送(食物或物品),組合後強調親自呈獻食物的行為。例如《禮記·曲禮上》記載:“主人親饋,則拜而食”,描述侍奉長輩用餐時的禮節。

  2. 曆史典籍中的用法

    • 《漢書·賈誼傳》提到“執醬而親饋之”,體現古代尊師敬老的傳統。
    • 《晉書·孫晷傳》記載其侍奉父母時“不離左右”,即使其他兄弟已參與侍奉,仍堅持親力親為。

二、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1. 狹義與廣義差異
    古代“親饋”特指食物或禮儀行為,現代部分解釋(如)将其擴展為“親人間的關心與饋贈”,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典籍支持,可能是對字面義的引申。

  2. 文化意義
    該詞反映了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強調通過具體行動(如侍奉飲食)表達對長輩的敬愛,而非單純物質贈予。


三、常見誤讀辨析


“親饋”本義強調親自侍奉的行為,是禮儀與孝道的具象化表達。現代使用中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其原始含義與引申解讀。如需深入了解,可參考《禮記》《漢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親饋

親饋是一個漢字詞彙,源自于古代漢語,表示親情的饋贈或禮物。該詞的拆分部首是亻和饋,其中,亻是人的部首,表示與人有關,饋是本義,意為饋贈。

親饋的拼音為qīn kuì,五筆編碼為ojnu,部首拆分後,親的拼音為qīn,五筆編碼為o,部首為亻,表示人。饋的拼音為kuì,五筆編碼為gnlq,部首為饋。

該詞的來源和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是古代漢字的組合。在古代漢字中,親饋常常一起出現,用來形容親人間相互贈送禮物表示深情厚意。

在繁體字中,親饋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親饋的字形略有不同。親的古代寫法是親,饋的古代寫法是餽。雖然字形不同,但義項和拼音相同。

以下是關于親饋的例句:

1. 祝福您老人家,萬事親饋平安。

2. 他們的友誼如親饋,不問曾經的得失。

親饋的近義詞可以是饋贈、禮物,反義詞可以是索取、剝奪。組詞方面,可以有親饋愛、親饋心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