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磬竹難書”的正确寫法應為“罄竹難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罪行或惡事極多,難以盡述”。具體釋義如下:
詞義解析
“罄”意為用盡,“竹”指古代書寫用的竹簡,“書”即書寫。字面可理解為“用盡竹簡也寫不完”,引申為“罪行或劣迹數量龐大,無法逐一記錄”。該詞多用于貶義語境,強調行為惡劣程度之深(《漢語大詞典》)。
曆史典故
成語最早見于《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此檄文以誇張手法描述隋炀帝暴政,後演變為固定成語(《舊唐書》卷五十三)。
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批判性場景,例如:“侵華日軍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人民日報》2020年國家公祭日評論)。在司法文書和時政評論中常作為強調性修辭(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用法詞典》)。
使用提示
需注意與“磬”(古代樂器)區分,避免誤寫。教育部《通用規範漢字表》明确标注“罄”為規範用字,詞義與音樂無關(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文件)。
“磬竹難書”是成語“罄竹難書”的常見誤寫形式,正确寫法應為“罄竹難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拼音與釋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與反義詞
常見誤寫說明
該成語強調數量或程度的極端性,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和書寫規範,避免混淆字形。
鮁鮁擺飯傍行碧霭霭鞭靮扁青塵聽遲笨當值丹朱等次敦習風表浮山祓齋杠蓋臯傅臯搖恭慎公爺搆募孤辰寡宿過存谷士喝墨水荒蕪簡短降嫔叫好解剝金镳玉辔進退無所謹衞軍警跨竈擂石車樂施鹿角膠露醑糜煮拿班鬧台鋪派齊斷竊咲青靛擎舉诠授生介沈刻蛇鼠收審跳疆為複我伲五法無根據無抑制祥齋縣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