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親朞的意思、親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親朞的解釋

有一年喪服的親屬。指伯、叔、兄、弟等。《世說新語·仇隙》“後收 石崇 、 歐陽堅石 ,同日收 嶽 ” 劉孝标 注引 晉 王隱 《晉書》:“ 石崇 、 潘嶽 與 賈謐 相友善,及 謐 廢,懼終見危,與 淮南王 謀誅 倫 ,事洩,收 崇 及親朞以上皆斬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親朞”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現多寫作“親期”或“朞親”,指代親屬關系中為期一年的服喪期。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親”指血緣或婚姻關系中的直系親屬,“朞”(同“期”)表示周期,特指一周年。《漢語大詞典》記載,“朞”在古代喪服制度中代指服喪滿一年,如“朞年”(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

  2. 詞源與用法

    該詞源自周代禮制,《禮記·喪服小記》中規定,子女為父母、妻為夫等需服“朞喪”,即守孝一年。例如:“朞而小祥,又朞而大祥”,指喪期滿一年後舉行祭祀儀式(來源:《辭源》,中華書局1981年版)。

  3. 文化内涵

    “親朞”體現了古代“五服制度”中的倫理規範,屬于“齊衰”等級。其核心是通過時間周期表達對親屬的哀悼,并規範社會等級秩序(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版)。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親朞”一詞已罕用,僅在研究古代禮制、文獻訓诂時出現。

網絡擴展解釋

“親朞”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稱謂,主要用于描述親屬關系中的喪服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該詞由“親”(親屬)和“朞”(同“期”,指一年)組成,字面意為“服喪一年的親屬”。根據《世說新語》劉孝标注引的晉代文獻記載,特指需為死者服一年喪的親屬,如伯父、叔父、兄弟等。

曆史背景
古代喪服制度(五服)中,“朞”對應“期服”,屬第二等級,輕于“斬衰”(三年),重于“大功”“小功”等。這類親屬關系在宗法社會中承擔特定禮儀義務。

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中。需注意其與“期親”含義相近,但具體範圍可能因朝代禮制差異略有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絆惹辯問不夷不惠裁判員螭绶杵瓜村俚搭檔定歸涷雨法碼風馭忿性感契共蔕蓮故家豪将後妃毀惡揮解渾閑事賈誠簡子孑栖進抵極其臼科機猷爛旰冷言冷語兩般三樣涼德兩甄連聚寮司離世遁上立業成家珑珑兀兀馬圈南非惱人槃都丞披紛輕雷窮餘桑榆景贍表子晌飯梢空身價倍增申緻收瘗霜牙贖當私設公堂訟廳酸士騰蹙緯圖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