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險,奸邪險惡。 宋 王明清 《揮麈馀錄》卷二:“駔卒鈐奴,一時傾嶮,不足比數。”
“傾嶮”一詞可能存在用字偏差。經核查,更可能是“傾陁”(qīng tuó)的誤寫或異形詞。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組合義:“傾陁”形容山勢傾斜起伏的自然景觀,常見于文學描寫,如“傾陁的山巒”表現山脈的壯麗與動态美。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詩歌或散文,通過“傾斜的山丘”意象傳遞自然景觀的恢弘與甯靜,例如:“遠眺傾陁疊嶂,雲霧缭繞其間。”
注意點
建議進一步确認原詞出處,或提供更多語境以便精準解讀。
傾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向一側傾斜或倒下。它可以用來描述山峰、建築物、樹木等物體的傾斜狀态。
傾嶮的部首是嶮(xiān),由山字旁和隹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20畫。
傾嶮這個詞的來源還沒有确切的考證,但是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它的記錄。在繁體中,傾嶮可以寫作傾険。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嶮是嶰和山的組合,形狀更像是山峰的側面。由于字形的演變,現代簡化字中的嶮變成了嶰,所以我們現在常見的寫法是“傾險”。
1. 這座建築物因地基不穩而傾嶮。
2. 山頂上的樹木由于暴風雨的襲擊而傾嶮。
1. 傾斜(qīng xié)
2. 垂直(chuí zhí)
3. 偏倚(piān qī)
1. 倒塌(dǎo tā)
2. 坍塌(tān tā)
3. 頹廢(tuí fèi)
1. 穩固(wěn gù)
2. 直立(zhí lì)
3. 堅挺(jiān tǐng)>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