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慶賀聘問。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諸國慶問,四節得展。”
(2).泛指祝賀存問。 宋 曾鞏 《回人賀授史館修撰狀》:“敢意眷私之厚,特迂慶問之勤。”
“慶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現代漢語中,“慶問”已較少使用,但在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語境(如仿古表達)中,可指代禮節性祝賀或問候。例如:“慶問之禮不可廢”。
“慶問”兼具禮儀性與情感表達功能,體現了古代社會對人際往來和禮制的重視。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内涵。
《慶問》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向人祝賀或詢問的場合。其拆分部首為廣和言,總計5個筆畫。《慶問》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由廣義聲旁和賓語動詞組成的複合詞。
在繁體字中,慶問的寫法為「慶問」,并且筆畫的順序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慶」的古體字是「廣」和「巛」的組合,象征着喜慶并具有展開的意義。而「問」的古體字是「口」與「門」的結合,表示向别人詢問消息。
以下是幾個使用慶問的例句:
1. 孩子的生日到了,大家一起來 慶問。
2. 朋友結婚了,我要給他們 慶問。
組詞:慶祝、問候、賀問、慶賀等。
近義詞:祝賀、道賀、緻賀等,表示對别人喜事的祝賀。
反義詞:凝重、哀悼、懷念等,指對别人遭遇不幸或者某種沉痛事件表示哀悼或思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