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有損威儀。《史記·陳涉世家》:“或説 陳王 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 陳王 斬之。”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汝南陳茂》:“ 鮑宣 州牧,行部多宿下亭,司直舉劾,以為輕威損命,坐之刑黜。”
(2).猶小威。 北齊 劉晝 《新論·賞罰》:“空懸小利,足以勸善;虛設輕威,可以懲奸。”
“輕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有損威儀
指行為或言語不夠莊重,損害了權威或尊嚴。例如《史記·陳涉世家》中記載,陳勝稱王後因門客妄言“輕威”而将其斬殺。漢代應劭的《風俗通》也提到官員“輕威損命”會受罰,強調維護權威的重要性。
猶小威
指輕微的威懾或懲罰。北齊劉晝在《新論·賞罰》中提出“虛設輕威,可以懲奸”,說明即使輕微的威懾也能起到懲戒作用。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輕視權勢,不懼威嚴”。這一用法更偏向對權威的輕慢态度,但傳統文獻中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參考權威典籍(如《史記》《風俗通》)或結合上下文進一步理解具體含義。
《輕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行為或行動時顯得柔和輕盈、不具有威風和威嚴的特點。
《輕威》的拆分部首是車,并且它的偏旁部首為尤。這個詞的拼音是qīng wēi。
《輕威》的筆畫數目為10畫,其中左邊的輕部分占據了4畫,右邊的威部分占據了6畫。
《輕威》一詞沒有明确的來源出處,可能是後人在描述某人行為時創造的詞語。
在繁體中,《輕威》的寫法為「輕威」,僅有一點不同。
古代寫《輕威》時,使用的是「輕韋」的寫法,其中「韋」是對應現代字「威」的古體。
1. 她的舉止優雅,走路時始終帶着一股輕威,給人一種大家閨秀的感覺。
2. 這位領導平時總是和藹可親,但一旦發怒,也能展現出強大的輕威。
組詞:輕飄、輕巧、輕舞
近義詞:輕盈、溫和、和藹
反義詞:威嚴、嚴肅、威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