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素的意思、布素的詳細解釋
布素的解釋
(1).布衣素服。布指質地,素指顔色,形容衣着儉樸。《宋書·禮志二》:“皇後終除之日,不宜還著重服,直當釋除布素而已。”《宋史·道學傳四·李燔》:“被服布素,雖貴不易。”
(2).指卑微的地位或身分。《北史·隋房陵王勇傳》:“帝曰:‘此兒不堪承嗣久矣。皇後恒勸我廢,我以布素時生,復長子,望其漸改,隱忍至今。’” 宋 範仲淹 《蔡公墓志銘》:“某自布素從公之遊,見公出處語默,無一不善。”
(3).借指平民。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自公卿以逮布素,皆歡然誠信相接,如坐人春風中。”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素的解釋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絲。 顔色單純,不豔麗:素淨。素淡。素妝。素雅。素描。 潔白的絹:尺素(用綢子寫的信)。 本來的,質樸、不加修飾的:素質。素養。素性。素友(真誠淳樸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
網絡擴展解釋
“布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
1.形容衣着儉樸
指穿着布衣素服,強調材質(布)與顔色(素)的樸素。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如:
- 《宋史·道學傳四·李燔》記載:“被服布素,雖貴不易。”
- 《宋書·禮志二》提到皇後除服時“釋除布素而已”。
2.指卑微的地位或身份
用于描述社會地位低微或出身平凡,例如:
- 《北史·隋房陵王勇傳》中,隋文帝提到自己“布素時生”,即出身卑微。
3.借指平民
引申為代指普通百姓,如清代文獻中“自公卿以逮布素”的表述。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布素”作為成語,源于佛教,形容思想言行純樸無華。但這一用法在權威典籍中較少直接體現,可能為後世引申義。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樸素”展開,既可指外在衣着的簡樸,也可隱喻身份地位或内在品質。其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素(bù s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布”和“素”兩個字組成。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布素的拆分部首是“巾”和“纟”,其中“巾”表示頭巾,而“纟”表示絲綢。布素一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布素源自古代漢語,是對某種類似絲綢般的紡織品的稱呼。它既可以指代真絲綢,也可以泛指其他具有絲綢質地的紡織品。
繁體字:布素的繁體字為「佈素」。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布素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我無法準确給出,因為我的相關數據隻限于現代漢字。如果您有相關的古代字典或資料,可查閱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例句:我買了一條布素的裙子,非常適合夏天的穿着。
組詞:布料、素雅、花布、素食等。
近義詞:紡織品、紗布、布匹等。
反義詞:絲綢、綢緞、彩綢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