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求給與糧食。《論語·雍也》:“ 子華 使於 齊 , 冉子 為其母請粟。”《史記·齊太公世家》:“ 範 、 中行 反其君於 晉 , 晉 攻之急,來請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二商》:“一日,泣為母請粟。 商 妻欲勿與, 二商 念其孝,按月廩給之。”
“請粟”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指請求給予糧食。其中:
部分資料(如)提到“請粟”可比喻感謝他人的幫助,認為古代粟米飯較珍貴,以請吃粟米飯表達謝意。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後人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用法。
提示:若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詞源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請粟"(qǐng s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請求幫助或救濟。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農業社會。粟是一種古代主要的作物,常用于解決饑荒和救濟窮人。
"請粟"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請"的部首是"讠",表示與言語有關;"粟"的部首是"米",表示與糧食有關。"請"和"粟"的總筆畫數分别為:5畫和11畫。
對于"請粟"這個成語,其對應的繁體字為「請粟」。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常常有多種變體。在古代,"請"的寫法更接近于其繁體字形式「請」,"粟"的寫法更接近于其簡體字形式「籹」。
1. 在災難面前,我們應該相互幫助,積極請粟救濟災民。
2. 他陷入困境後,向朋友們請粟,終于渡過了難關。
組詞:請命、請求、請教。
近義詞:救濟、施粥。
反義詞:驕縱、自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