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輕俗的意思、輕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輕俗的解釋

(1).輕視世俗。《荀子·禮論》:“暴慢、恣睢、輕俗以為高之屬,入焉而隊。”《三國志·魏志·劉廙傳》:“聖人不以智輕俗,王者不以人廢言。”《藝文類聚》卷三六引 南朝 宋 範泰 《高鳳贊》:“輕俗無際,肆志莫羈。”

(2).輕浮鄙俗。 宋 魏泰 《臨漢隱居詩話》:“﹝ 周越 ﹞在 天聖 、 景祐 間以書得名,輕俗不近古,無足取也。” 鄭文焯 《鶴道人論詞書》:“﹝為詞﹞必不可臆造纖靡之辭,自落輕俗之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輕俗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輕”和“俗”兩個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二者的本義及引申義理解:

  1. 字義分解

    • 輕(qīng):本義指分量小,引申為輕視、不莊重(如“輕慢”)或淺薄、不深厚(如“輕浮”)。
    • 俗(sú):本義指社會習慣或大衆化,引申為庸俗、低級趣味(如“俗氣”)或缺乏教養的言行。

      二者結合後,“輕俗”強調言行或審美上的輕薄低劣、庸俗粗鄙,含明顯貶義。

  2. 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輕俗”指:

    言行輕浮庸俗,缺乏莊重與内涵。

    例如:“其文辭輕俗,不足為訓。”形容文風或舉止流于表面,格調低下,違背傳統禮教或文化雅正之标準。

  3.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批評文化作品(如文學、藝術)或個人行為:

    • 文藝批評:指作品内容膚淺、迎合低級趣味(如“輕俗小說”)。
    • 行為評價:形容人舉止輕佻、粗俗無禮(如“舉止輕俗”)。
  4. 文化内涵

    在傳統價值觀中,“輕俗”與“雅正”相對,反映儒家對“文以載道”的追求,強調文化表達需兼具深度與教化意義。若内容僅追求感官刺激或流于媚俗,則易被斥為“輕俗”。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鍊接,此處援引紙質權威辭書及學術著作,确保釋義的準确性及學術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輕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輕視世俗 指對世俗觀念或常規的不在意,帶有超然态度。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

  1. 《荀子·禮論》提到“輕俗以為高”,指以輕視世俗來标榜自身清高。
  2. 《三國志》中“聖人不以智輕俗”,強調智者不因智慧而貶低世俗。

二、輕浮鄙俗 指言行缺乏莊重或藝術深度,偏向庸俗化:

  1. 宋代魏泰評價書法家周越“輕俗不近古”,批評其風格浮淺。
  2. 現代語境中,可指低俗的語言、審美或創作,如“輕俗喜劇”等表達。

辨析要點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例證及近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标售焯燿龀髫楚玉出質村伶存納大大咧咧怠廢大微返修匪莪風高福字履改本幹打雷不下雨高雲庚伯挂面函杖衡館恢弘嘉舉獎杯蒹葭之思祭獸礦硐潰濩捆縛老光連及草例差溜軒龍廏馬利鳴簧尼甫螵蛸親臣栖山全體榷酒群藝熱話如簧審量十二公屍祿食稅手勢天堦貼子詞外家文擅雕龍閑廁先府君先聲後實纖施寫形寫映